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谈闽南龙艺的保护 发展与传承
    内容摘要:龙艺是闽南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流行于平和、南靖、龙海、云霄、漳浦等县。文章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艺)之乡”平和县为例,对闽南龙艺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和传承意义进行了粗浅的梳理和探究。
  关键词:龙艺 艺术特征 保护传承 创新发展
  
  一、龙艺的艺术特征和发展轨迹
  1.龙艺的艺术特征
  平和龙艺活动具有悠久历史,遍及全县的14个镇,其中小溪、坂仔、南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较为突出。平和龙艺表现形式由“龙头”“龙段”“龙尾”部分组成。龙头和龙尾的扎制、装饰以及舞蹈动作略同于“龙舞”(俗称“弄龙”),前面也有一位武士持彩珠戏龙作舞。龙段由数十块“艺板”连接而成。每块艺板称“节”,每节长约3米,宽约0.3米,木制。每节艺板由两位壮汉肩抬,称“扛艺”。艺板上用竹、木、纸、绢等材料扎成楼、阁、舟、车模样,并点缀花、草、虫、鱼和彩灯。形式与内容因时代而异。此项工艺称“装艺”。每块艺板上站一位少女或少男,戏曲人物打扮,称“艺旦”。各节艺板之间有木制旋纽连接,活动自如,蜿蜒成龙,可以在狭窄的村街上游行。龙艺的节数不一,有24节、36节、48节等多种。
  2.龙艺的起源和发展
  闽南始有龙艺,当不迟于明末清初。清康熙版《平和县志》卷十《风土志》有载:“民间结采架,选童男靓妆立架上,扮为故事,数人肩之以行,先诣县庭,谓之呈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春,大溪乡江寨、庄上、店前3村同日结扎3尾(尾,闽南语,同“条”)龙艺出游。解放前的龙艺活动,多由各村村民组织,并推出一名会首筹办。每户或每两三户负责结一节艺,富裕人家结二节、三节不等。上世纪50年代后,龙艺活动多由集体举办。艺棚的装饰和艺旦的打扮趋于华丽。电力照明的运用取代原始的火把、灯笼,且伴有广播歌曲,场面更为壮观。迎艺时,往往有一至数阵锣鼓阵结伴。近年来,龙艺活动成为平和县庆祝重要传统节日活动的传统保留节目,也成为民俗文化展示的载体和平台,深受群众欢迎。随着时代的变迁,龙艺组织者在装艺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科技含量,注重在规模和档次上下功夫。1986年中秋节,九峰镇黄田村结扎一尾龙艺,长达72节,成为当时闽南历史上最长的一尾龙艺。2007年元宵节,由小溪镇设计制作的龙艺更是史无前例,118节的“小溪镇百节龙艺”以强大的阵容、新颖的造型展现在观众面前,其400多米的长度创历史纪录。平和县由此也荣获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龙艺)之乡”称号。
  
  二、龙艺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1.龙艺制作和表演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龙艺在闽南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几百年来经久不衰。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元素严重退化,传统文化意识、思想观念被逐渐淡化,传统民俗节日活动主体组织机制难以形成,从而影响了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随着老一辈民间艺人的逐渐老去,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文化意识的不同使得他们不愿意花费过多时间参与到这种民俗活动中来。龙艺在制作工艺上和表演上的保护与传承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因此,政府在不断加大投入进行挖掘保护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对民俗节日活动的政策推动和组织引导,通过培育传人,逐步形成一批热心支持和维护龙艺这种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民间组织。
  2.龙艺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一,在保护传承中注入新的内涵。民俗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历史留给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进行忠实原始的继承,只有这样,才能保留其原有的独特地方风韵;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人们的时代意识和审美方向也紧跟着时代步伐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这时,民俗活动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必须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时代节拍相呼应,只有这样,民俗文化才能在时代发展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例如,2007年平和县“百节龙艺闹元宵”活动不仅规模空前、声势浩大,而且具有广博的象征意蕴。龙艺活动分为“古代篇”和“现代篇”两大类,“古代篇”由神话、历史、戏曲等3个主题构成,“现代篇”主要包含国防、科技、奥运、平和特产4个主题。为了彰显“巨龙腾飞”这个文化内涵,龙艺设计者在“龙艺”设计制作过程中,注重追求一种融民俗性、艺术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观感效果。譬如,“古代篇”里包含“八仙过海”“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木兰从军”和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文化等主题,其中“八仙过海”为了收到“船摇波漾”的动感效果,设计者特意采用活动转轴与电源驱动配置手段,让人观之倍感真实与可亲。而“现代篇”里则特设了“长征一号”与“长征四号”火箭模型,同样为了追求逼真,“火箭”升空点火处采用照明与风扇原理,造出一种火箭腾空而起的气势。在此次龙艺踩街活动中,组织者将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同现代文明成果有机结合,不仅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创造了适宜生存的“土壤”,也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第二,为经济社会发展鸣锣开道。自古以来,文化的繁荣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文化为经济注入活力与内涵,经济为文化提供支撑和力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此外,民俗文化活动的创新发展还应该注重培育现代节日文化。因为现代节日文化中不仅蕴含着强烈的时代特性,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地方固有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创造力,对于增强一个地方的凝聚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平和县,龙艺活动时间多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为外出创业的返乡人员和侨台胞返乡谒祖高峰时期,龙艺活动为平和县的节日旅游汇聚了不少人气,也促进了平和县的对外文化交流。此外,在平和县连续举办多年的几届“琯溪蜜柚节”活动中,龙艺踩街活动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民间活动的角度吸引了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政府的为民办实事活动。
  总之,包括闽南龙艺在内的民俗文化中有很多闪光的因子,这些因子都是推动民俗文化建设的动力。在今天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强调各地的新一代对于本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在弘扬当地民俗优秀传统的同时,着力探索和创造民俗节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把继承传统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寓个性、特色于共性和发展进程之中。我们深信,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民俗文化保护工程措施的落实,民间民俗等方面的传统节日文化一定能发扬光大,繁荣昌盛。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更新时间:
    闽南“出砖入石”建筑装饰艺术形式探析
    简述培育闽南语影视制作产业的对策建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