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信息外部性的表现形式》------会计毕业论文润色
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特征。为消除其存在的有利或不利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产权规则对外部性特征进行部分内部化。代写硕士论文本文在现有论点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外部性及其内部化过程作以下探讨。
一、会计信息外部性的产生原因
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不难发现,会计信息本质上是企业的一项经济资源,能够为特定实体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从而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认为会计信息是一项公共物品,会带来外部性呢?
根据经济学原理,判定一种产品是否为公共物品,主要看其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企业向社会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这两方面的特性,没有向社会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则不具备这两方面的特性。因为在企业向社会公开披露其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会计信息属性发生了变化,即由“私人物品”转化为“公共物品”,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外部性。而我们现在所指的会计信息,都是由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以及其他披露文件,向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披露的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的信息。会计信息一旦被公司管理当局披露,成为一项公共物品后,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或消费,都不会导致信息披露成本的增长,是为非竞争性;要排除其他人对这一公共物品的消费或分享是不可能的,是为非排他性。
二、会计信息外部性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积极的)和负外部性(消极的)两类,其划分取决于个人是否无偿地享有了额外的收益,或者承受了不是他所导致的额外成本。会计信息的正外部性。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是企业,成本为私人成本(企业付出),而效益却是社会效益,其结果必然引起会计信息被外部使用者无偿使用而导致产权的外溢,产生正外部性。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方即信息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的披露或供给是必要的。但是,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需要成本,按照“谁受益,谁分担”的配比原则,理论上这些成本应由全体受益者共同分担;而实际上,会计信息一旦披露出来,根本不能阻止和排除那些没有分担成本的信息使用者对它进行消费。这就产生了公共物品的“搭便车”问题。
“搭便车”问题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供给不足。根据上述分析,会计信息的这种外部性属于积极的、有利的外部性。虽然从全社会、短期的角度来看,这是有益的,但对于理性的企业来讲,这无疑是有害的。对企业而言,会计信息生成和披露的成本效益之间是不对等的。企业不能从会计信息的提供中充分补偿所消耗的信息生成成本,导致了会计信息的私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对立。这种会计信息提供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必然引发企业的理性行为,即减少成本付出,降低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热情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而付出的努力程度。
会计信息的负外部性。虽然正外部性确实存在,但是考虑到理性经济人的自利特点,外部性更多的表现为负外部性。下面从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三方面来探讨会计信息负外部性的表现。
由于委托关系下必然衍生的委托方和代理方目标函数的不一致性,管理当局往往不是从委托方角度进行考虑,而是从私人角度来衡量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提供,由此决定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故意的负外部性,即管理当局推波助澜、尽情掩饰,从而以牺牲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追逐个人的短期效用;二是非故意的负外部性,即管理当局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偏见和主观判断,从而生成或过滤掉一些与投资者需求不一致的信息,同样也会影响投资者对信息的使用效果,带来外部性。
同样,由于投资者进行决策需要会计信息,主观上也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要求,可能出现管理当局按照部分投资者的要求提供会计信息但却导致企业整体和其他投资者受损的情况,或出现信息提供不足或提供过量的情况。
当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后,两者也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其目标函数也不一致。债权人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和防止自己的利益被侵害,会采取诸多措施要求企业提供与还债能力有关的尽可能详细的会计信息。因此,别的投资者和报表使用者不得不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提供的会计信息重新进行分解、组合。这不仅承担额外的成本,还要花费更多的交易费用。这些就是债务人强加在会计报表其他使用者身上的负外部性。
三、会计信息外部性的内部化过程
既然会计信息供求过程存在着外部性,那么外部性就应该被内部化。若能通过对会计信息产权进行界定或进行恰当安排,使会计信息外部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就可形成会计信息外部性的内部化。
但是,由于以下几种因素的制约,会计信息外部性的内部化过程也不是那么容易,仍然存在着无法界定产权的公共领域,导致内部化的无效性。
在企业所有权界定的前提下,即使利益相关者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存在着个人理性的限制。他们在事前预期到高昂的交易费用后,往往不再希望进行会计信息的博弈和界定,而只希望“搭便车”。因此,理性超过了效率,利益集团根本无法形成,产权界定成了一句空话,会计信息的外部性无法得到降低和消除。
会计信息的产权划分也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所谓会计信息外部性的内部化,就是报表的各方使用者通过博弈来对会计信息进行产权的界定,也就是分配。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或者方法、能力的差异,各方使用者可能得到的是与自己要求和愿望不相符的产权。会计信息的各项权利不能分配给最能有效运用它们的利益相关者,也不能促使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一种激励,维持一种有利于经济高效运转的分配格局。这样不仅无法消除外部性,还可能适得其反。
四、会计信息外部性内部化的补充和矫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在交易费用为零或极低以及信息对称这两个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才可以形成真正的会计信息外部性内部化,而当这两个假设不成立时,就必须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来克服这种产权界定带来的无效状态。
管制的产生就是为了矫正这一无效状态,它是通过无法内部化的公共领域的边界开始的,目的在于为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和博弈提供一个依据,使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形成一种理性预期。本论文来源于无忧论文网(http://www.51lunwen.com/master_degree.html )由于管制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的,具有强制性特征,也相当于把极高的交易费用转嫁到国家的身上,因此,不会出现因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及利益集团的松散而导致会计信息外部性无法内部化的情况。但是,由于执行成本方面的原因,管制也留下了一部分与其联系的公共领域。在该领域中,企业所有权分享对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起着补充作用。所以,管制和内部化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加强会计
-->
信息披露的法制建设也是一项重大的补充,正是由于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健全甚至是虚假披露,才导致了报表使用者各方信息的不对称。所以,只明晰会计披露模式,加大对会计做假的处罚力度,报表使用者才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再通过博弈来对会计信息进行产权界定,并予以内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