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以及跨国公司普降中国大地,国内企业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纷纷请求上市,这也就要求企业对外要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满足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关键词:会计信息 可靠性 相关性
1 会计信息的分类
很多业内人事都曾对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进行探讨,但是基本上都没有给以硬性的规定。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中、英的会计模式,可以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分为两种,一是企业要根据日常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做到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不虚构交易或事项,充分披露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信息。二是对外呈送的报表要以公允价值进行反映,英国的会计模式最为典型。除此之外,在英国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还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所有公司都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必须坚持真实公允的原则,而且还必须要编制集团报表。其核心是坚持真实公允的原则,但是“真实、公允”这个名词在英国的官方文献中并没有正式的定义,这也许是有意的,以避免公司逃避责任,但也有人认为真实和公允可以被理解为:不管是否对公司有利,必须披露所有真实的重要信息,而且还要不隐瞒重大事实。之所以不对这项原则给予硬性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避免将来一些公司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出现模棱两可的问题时逃避责任。
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要真实公允还要求可靠和相关,以满足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2 会计信息的可靠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的内容与其反映的客观经济对象或事物之间的一致性,确保信息能免予错误和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和状况的质量特征,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话动的过程和结果,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信息如果不可靠,不仅无助于决策,而且还可能造成错误的决策。这就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需要做到:
2.1 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做到客观地表述各项经济话动的过程和结果,即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因此,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当做到:
2.1.1 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未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1.2 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当充分披露。
2.1.3 必须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即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进行,而其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那么,其最终结果将不仅不会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反而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投资决策。举个例子,国际会计准则中对资产的定义是 “资产是指作为以往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而中国对资产的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难看出,两者的差别是控制和拥有或控制的差别,对于融资租赁来讲,若承租方将自己的资产租给受租方,但是所有权不进行转移,则承租方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上是否还有此资产呢?从我国对资产的定义上不难看出该资产还是由承租方拥有的,所有应该在固定资产中列示,但按国际会计准则来讲,此项资产的全部风险和报酬都已经转移到受阻方,所有承租方已经不能控制该项固定资产了,不应列示到固定资产中。可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还是很重要的。
2.2 会计信息具有可考核性 可考核性是指不同的会计人员按相同的方法和程序对同一计量对象进行计量时应获得相同或相近的结果。换言之,可考核性确保了用其所选择的方法加以计量,不论该方法是否适当,会计人员已正确地使用,并未掺杂个人的偏见,会计信息就具有可考核性。一般来讲,可考核的会计信息的前提是该信息具有可靠的凭证并且对加工该信息的方法具有明确的规范。因此,会计信息不可靠,可能是计量方法不适当,也可能是会计人员发生偏差或错误所致。可考核性旨在减少会计工作的偏差,使会计信息更能表达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其更具可靠性。
2.3 会计信息具有公正性 会计信息的公正性体现在:①要求企业的外部使用者与控制企业会计政策的管理者拥有同等的知情权,以消除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②要求会计信息能够完整地再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全貌。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投资者提供了充足的信息,避免了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而造成重大的损失,也消除了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的需要相关联,构成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要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反之,如果会计信息提供以后,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那提供的会计信息就是不相关的。按此推论,我们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3.1 会计信息与谁相关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有价值,关键是看其是否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那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呢?大多数西方国家把投资者、债权人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在我国,国家既是社会管理者又是国有财产的所有者,不仅要保证市场经济起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而且要保证并促进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中的国有股份得到保值和增值,这一切都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因此除了投资者、债权人外,国家有关部门(如工商局、税务局等)也是我国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3.2 会计信息如何相关 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这就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使信息用户正确理解其表达的涵义。任何信息都是靠语言来传递的,企业提供的信息不仅要易于理解,而且不能影响理解。语言表达上也要遵循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3.3 会计信息的相关程度 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即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决策有用观。会计信息是否与决策相关,相关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三要素: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所谓及时性,就是指信息应在丧失时效性之前提供给决策者,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尽快传递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在失去其决策作用之前,就为决策者所拥有。相关信息对经济决策所起的作用,还在于其具有预测价值,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或者证实、修正原来所作判断预期结果的能力。前者为预测价值,后者为反馈价值。一般情况下,信息的这两种作用是同时发生的,因为如果一项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过去、现在及未来事项的可能结果,则此项信息就具有预测价值,决策者就可以根据预测的可能结果做出最佳决策。
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两个最为重要的信息特征,如果相关性不以可靠性为基础,相关性也就失去了意义,就会导致决策者的决策失误;如果可靠性远离相关性,对信息的需要者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