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做好就必须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加以纠正,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从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关键词】会计基础 管理制度 会计监督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
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取得、审核;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传递、保管;会计账薄的设置、登记、核对、结账;会计报表的编制、审核;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移交、销毁;会计岗位责任的划分;会计监督、内部牵制制度等等。
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
1.会计人员任用不当,素质不高,差错严重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六条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情况还不少,该回避的不回避,单位领导对此置之不理,监督机构对此也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致使经济案件时有发生。
2.不按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资产反映不实,数据失真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建立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资料。但一些单位擅自增减、合并会计科目,随意确定科目名称,任意改变核算内容。如有的企业不设“利润分配”科目,直接用“未分配利润”代替;还有的企业在“其他应收款”下设置“待分配盈余”明细科目等。
3.会计凭证的填制有较大的随意性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指出:“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一种凭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都必须附原始凭证。”摘要应与原始凭证内容一致,能正确反映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表述简短、精炼。但个别企业记账凭证后所附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不相符,还有的企业根本不附原始凭证,随意填制记账凭证;摘要不真或乱填,使人弄不清该业务的主要内容。
4.不按规定记账、结账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记账,记账时应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内容记入账内。而有的企业在记账时,只记金额,不记内容摘要、日期、编号等,不及时核对总账和明细分类账。造成总账与明细账严重不符,账簿记录与实际资产严重不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还明确规定:年度终了结账时,所有总账账户都应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有余额的账户要将其余额结转下年。但有的企业结账不规范,一是对结转次页的不进行合计后结转,只结转本页最后一笔金额,或不进行任何结转。二是有的会计年末根本不结账或不累计,不能从总账账面上反映出本年的累计发生额和年末余额。
三、要想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是领导重视。领导重视是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最好支持。因为从领导做起,严格要求会计人员取得真实、完整、无误的原始凭证,账簿记录、报表填制都要规范。从源头上控制,可为会计数据的真实性提供保障。
其次,应配备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所谓高素质,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熟悉单位的经营业务,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一个会计人员,仅有会计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若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中给领导尽出歪主意,使领导做出错误的决策;有的企业,对损失的存货不报批,直接增加销售成本,冲减存货成本,不进行进项税额的转出,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再次,要有严格的会计管理制度。按照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的划分是比较细的,分工也是较为明确的。如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总体,而构成生产经营活动的人、财、物、产、供、销都是会计凭证的产生环节,每个环节如何控制,岗位之间如何牵制,是我们订立会计管理制度的起点,要从源头上控制好,从而为会计基础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
四、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保证
有的单位,货币资金账户反映的余额与实际存款余额有较大的差距,但会计人员不及时查找原因,对发出的支票存根不及时追回,更不及时取回相关票据,业务不入账,自然也没有减少货币资金,日积月累,加上出纳人员变更,没有将上述业务交接、核对清楚,致使货币资金余额与实际相差甚远,造成严重的账实不符;还有的企业,下属有几个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为严格管理,将几个分支机构的账目合并到总公司统一核算,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财务人员在并账时,没有将企业内部之间的往来账目核对清楚,并冲账,而是将相同科目简单相加,致使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数额巨大,加上财务人员的变更,致使企业资产虚增。因此,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会计档案,每一个步骤的填制、登记、审核,除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业务水平外,更需要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五、加大对会计监督、检查的力度
有的单位为了掩盖其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达到转移资产、偷税漏税、私设“小金库”等非法目的,故意不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将账目做的越乱越好,乘机谋取个人私利。这就要求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加大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纠正错误,对做得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屡教不改的会计人员和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奖罚分明,促进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要求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后续的培训学习必须加强。企业应建立常规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财政部于2006年2月正式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这将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企业财务人员和财务系统的适应能力将是一次巨大考验,全体财务人员面临极大不适应,所以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知识理论水平,是当前会计人员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与此同时,也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做假账”是最基本的要求。综上所述,会计基础工作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只有不断提升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化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部1996年财会字19号发布.
[2]李富春.对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思考.黑龙江财会,2001,(12).
[3]马绍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时间探讨.河北煤炭,2004,(4).
[4]吴慧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之我见.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