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1、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
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规则本身的缺陷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知识的相对性和人的有限认知理性所造成的。因此,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2、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人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而为之。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由来已久。从某种程度上讲,审计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不断取得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存在。
3、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
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执行人未透彻理解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无意而为之。人类的有限性是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存在的根本原因。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会计学界的认可。
从具体治理思路上看,三类不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显然是显著差异的。因为会计规则是一个多重的、系统的“博弈”的结果。所以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治理首先在于会计规则制定者应能充分兼顾各方的利益,在此基础上能够尽可能地运用已有存在于所有人头脑中的会计知识以及创新的知识,对会计规则进行准确的表达,使之成为博弈双方愿意执行的具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而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的治理关键在于设计一个合理的责任合约安排,使会计规则执行人的违规行为所带来的成本超过由其带来的收益,从而改变理性的会计规则执行人的行为决策。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的治理措施则主要在于加强会计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以及加强会计工作中的核查与验证下作。
二、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必须找出根源所在,只有找出根源所在才好“对症下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1、不健全的法制
目前,由于我国保障会计信息真实的相关法制和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尚不完善,结果形成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局面。具体表现为:一是重罚款,轻刑罚;二是处理造假的直接责任人多,处理法人少;三是法律规定造假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没有规定构成犯罪的法律条件,无法操作。这种不健全的法律责任体系,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普遍和严重。
2、产权制度的缺陷
在我国国有企业,存在所有者产权主体虚置的问题,没有人格化的组织或个人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职能,与此同时,政府逐渐对企业“放权让利”,这样在缺乏所有制约束机制的情况下,经营者的权利越来越大,出现了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由于经营者与会计人员同属内部代理层次,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且会计人员的职务任免工资待遇由经营者决定,所以会计人员非但不能代表国家进行会计监督,而且有与经营者“合谋”的可能。由于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往往不一致,使得按有利于经营者的方式处理和编报的会计数据质量很难保证。而如何有效而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使得会计舞弊被发现的机率很小,即使被发现,也只是罚款了事,很少有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和刑事处分的。
3、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的治理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施的间接控制,或称外部治理结构,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等等。其二是为实行事前监督而设计的直接控制或称内部治理结构。它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组成的一个三级结构。在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外部所面临的产品市场变得激烈了,但是仍缺乏来自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竞争,因此外部治理结构是不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我国国有公司形成了六套组织机构(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工会等老三会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新三会),但相互之间责权界限不清,运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会计不是兼顾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而成为经理人直接操纵反映其意图的工具。
4、政府行为不规范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通过市场以间接方式进行,然而目前政府管理企业的错位机制仍然盛行,政府的行为规则还未达到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的要求,很多地方政府还是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指手画脚,结果往往使企业领导随着政府转。另外,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未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而是同政府干部一样采取行政考核的办法,并着重考核上缴税利多少,致使企业经营者为了过关,效益好时将利润打“埋伏”,完不成任务时就假造利润,这种掺杂政府行为表现群体活动的会计造假对法制建设的危害最为严重。
5、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及时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准确会计信息的基础。然而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职位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内控制度一应俱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使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致使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出纳与会计串通一气,坐支、白条抵库、原始凭证不合法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都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6、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企业外部监督软弱无力
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会计监督不力。首先,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本来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审计,从而履行职能,而内部各部门只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行使职权开展工作的,故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无法独立行使审计职能。其次,企业外部虽有许多监督机构,但各自为完成自身任务,各有取合,如工商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往往就是一年一次的工商年检,而财政部门平时与企业几乎无联系,税务仅监督企业是否如实纳税等,都没有对企业会计工作实施具体全面的监督,企业外部未能形成一个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的整体监督的体系。最后,从社会监督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其独立性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受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制约,未能充分发挥客观监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会计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管理的不规范以及一些中介机构出于商业的目的,给企业虚假的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如“银广厦事件”就涉及会计师事务所,这样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循环。
7、会计准则的缺陷
会计准则自身存在着一些缺陷,客观上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个多重的、系统的“博弈”的结果,权衡的结果是会计准则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给企业留下一定的弹性和会计选择权。会计准则的这种灵活性,使企业完全有可能选择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多种多样,交易和事项形形色色,而且社会经济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许多新情况、新交易和新事项不断涌现,所以会计准则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留有真空地带。会计规则的真空地带也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
8、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有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由于对会计核算规范掌握不透,加之会计人员工作量较大,其主要精力放在记账、算账和报账上,对新的理论知识和刚出台的财经法规研究应用较少,往往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从而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有些会计人员由于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诚信意识,为了企业利益而作假账,为了个人利益而编假证、假据,化公为私,有的甚至与单位领导串通一气,合谋作案,这也是当前集体、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
1、加强法制建设
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具体建议是:(1)增强会计责任主体的法律意识,提高执行《会计法》的自觉性。(2)进一步完善保障会计信息真实的相关法制建设,与此有关的法律法规有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证券法、刑法和会计准则等。(3)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体系,建立民事赔偿机制和司法介入机制,加大处罚力度,维护法律的权威。
2、改革产权制度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具体措施包括:(1)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使其真正负起监管国有企业的职责(2)在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的同时,引进部分私有产权,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3)形成剩余索取权和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4)形成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
3、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具体措施包括:(1)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包括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逐步培育经理市场。这些外部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构成了对经理人的威胁机制。(2)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要对复杂的新、老三会进行责权的明确划分,必要时可予以整合,形成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3)建立和完善对经理人的绩效考核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4)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4、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民间审计制度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我国虽然有名目繁多的监督部门,且检查密度很高,但往往是一些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和利益的行为。这些监督成本高昂,而且对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所起的作用不大。因此,我们应转变监督方式,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监督体系。具体措施包括:(1)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质量,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2)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质量进行抽查。发现舞弊行为,及时果断处理。
5、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断加以完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久的、渐进的过程,需要主管部门根据经济活动的发展及时调整。具体建议是:(1)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作为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首要目标。(2)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应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3)检视已经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寻找并填平其中的真空地带。(4)检视当前的实际,寻找其中的新情况、新交易、新事项,并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6、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对会计人员进一步的业务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其会计知识,提高其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对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建设、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严明执法(3)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7、政府适当干预
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过程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的会计委派制和稽查特派员制度就是我国政府干预的具体形式。但应当看到,政府干预的作用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政府管制确实能改善会计信息失真状况,另一方面,政府的干预行为又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