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公司已非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而是一种法律框架结构,其作用在于权衡所有参与企业财富创造活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不均衡,不仅会造成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将会使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管理层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把它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选择,从更长期的角度来进行审视,剔除短期行为,排除管理层毁灭企业价值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解决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从而持续创造企业价值。
一、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前提条件
(一)制度上的保证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已经有29个州修改了公司法,新的公司法要求经理不仅是为股东的利益服务,而且也应该为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1999年5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理事会通过了《oecd公司治理原则》,该原则的第三条明确指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应该确认利益相关者的法定权利,并鼓励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在创造财富、就业机会和维持财务健全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合作。
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才刚刚起步,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六章“利益相关者”的第81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尊重银行及其他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这为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政策的选择打下了制度基础。2006年财政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总则第四条指出:“财务报表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可以看出,我国的相关法规在谈及利益相关者时只是蜻蜓点水,并未充分重视。
笔者认为,我国在法规的制订上还应加以完善:其一,应保证企业利益相关者“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得到尊重,当权利被侵害时,他们能够获得有效的赔偿;其二,如果利益相关者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经济绩效机制,则允许他们的参与,并且其有权获得相关信息。
(二)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
管理者一方面可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达到契约成本的最小化,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他们也可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如果管理者的自利行为没有得到适当的约束和引导,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政策选择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效果。为了提高其他利益各方的参与效果,并降低管理者逆向选择行为的可能,应当建立并完善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完善管理者薪酬方案。在管理者薪酬方案中引入会计收益以外的其他变量,如与企业股票价格相挂钩的红利,允许经理于未来若干年内行使的认股权计划,视企业未来经营情况而定的退休后福利等。因此,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必然会选取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会计政策,减少短期行为。
第二,完善市场机制。国外经验表明,来自证券市场、经理人市场和接管市场的压力是对管理者会计政策选择最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此种压力之下管理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更加注重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选择能降低契约成本的会计政策。
第三,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会计政策选择本身就是各利益相关者反复博弈的结果,单纯地依靠股东对管理者的制约很难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因此,公司的治理结构不能只是简单的管理者对股东负责,而应当全面考虑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三)财务报告的改进
财务报告是内部信息可靠地转化为外部信息,以控制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的一种手段。只有通过了解更多企业报告中的信息,各利益相关者才能明确自身所处的境况,然后通过参与行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在我国目前相关制度以及管理者约束机制均不完善的情况下,改进财务报告体系将是保证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政策选择的有效手段。
笔者认为,由于丰富的信息披露量无疑会迫使管理者兼顾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同时,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以低成本披露大量信息成为可能,所以有关财务报告的改进,首先可以考虑在我国的财务报告中加大披露的信息量,其次可以考虑在报告中设置雇员、债权人以及环境影响报告等报表项目进行强制性披露或自愿性披露。
二、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内部机制
现阶段,上市公司重大决策必须通过董事会的审议,并经过股东大会的批准,同时还要接受监事会的监督。从表面上看,制约机制似乎已经很完善,但现实中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种制约机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机制,只是依靠包括大股东在内的管理层自身决策,自身评价,再由大股东自身监督,正是所谓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要改变这个现状,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企业内部管理中是关键。
(一)雇员参与机制
职工参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既是人的经济价值提高和民主理念向公司内部延伸的结果,也是为了缓和劳资冲突以提高公司组织效率的需要。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一员,雇员应摆脱资本雇佣劳动的束缚,成为企业治理中的一员。雇员可以通过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来参与会计政策的选择。但需要强调的是,雇员的参与是否有效取决于其独立性问题是否能得到解决,即如何使其薪酬的给付、人事的任免摆脱公司管理层的影响。
(二)债权人参与机制
债权人参与会计政策的选择,最直接的方式是进入公司的监事会。在我国目前主要由大股东控制的公司治理中,债权人与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为其提供了参与动力。同时,债权人进入监事会对企业进行监督有其特有的优势:首先,与雇员不同,债权人作为监事,其薪酬的给付和人事的任免与公司无任何瓜葛,因此其独立性更强。其次,银行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债权人,其具有长期从事金融与财务管理的经验,又拥有大量金融、财务专业人才,这就保证了银行可以对公司的“内部人或关键人”进行有效的控制,在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管上更为有效。
(三)投资者参与机制
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合理,由大股东选举的董事形成的公司管理层,往往代表了大股东的利益,董事会中鲜有中小股东选举出的代表,他们的利益经常无法得到维护。投资者参与机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因为只有中小股东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才可能真正参与到会计政策的选择之中。完善投资者参与机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累积投票权制度。累积投票权制度可以保障中小股东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公司的董事和监事,以确保至少有一个董事在董事会中代表其利益,使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得到平衡。
第二,表决权排除制度。包括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和董事表决权排除制度,只要股东、董事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事项存有利害冲突,一律剥夺其表决权。
第三,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中小股东的知识水平和理性程度不高的现状下,引入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独立董事可以有效弥补这个缺陷。有了他们的监督,大股东以及管理层在诸如会计政策选择这种技术性问题上便会有所顾忌。
三、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机制
在我国,由于完善的市场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外部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从而造成了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一些特有问题。而对于其中所涉及到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来说,注册会计师审计、法规制度、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政府以及媒体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应共同构成一个有效的外部约束体系,而这个体系正是利益相关者的外部参与机制。
(一)注册会计师参与机制
由于注册会计师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审计收入,并且他们对企业投入了人力资本,其审计风险和企业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他们也属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注册会计师的参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他们的工作成果将对公司更为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和投资者)产生重大影响,并应向他们负责;二是注册会计师拥有专业的知识和合法的地位来约束和监督会计政策的合法性以及一致性,通过审计,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使会计政策的选择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政府参与机制
具体来说,政府应致力于高质量会计准则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监督准则与法规的执行,明确界定财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依法追究虚假财务信息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等。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会计监管体系中,政府不是唯一的主体,还存在会计职业界、企业和市场等多元监管主体,它们有着不同的追求目标、作用方式、监管重点和具体措施。政府要想做到有效参与,应当与会计职业界、企业、市场以及媒体等进行有机协调。
(三)媒体参与机制
媒体的积极参与是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政策选择的有机补充。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将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公开置疑或曝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众多利益相关者甄别公司的优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管理层起到威慑作用,从而迫使他们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