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8年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曾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2001年,财政部在修订后的准则中既限制使用公允价值,在某些方面又离不开公允价值,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审慎指出公允价值的是会计的计量属性之一,明确了公允价值的法律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会越来越多的使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会计将是我国会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
0 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其亮点之一,就是在会计计量上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
1998年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曾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但是,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尚不发达,许多企业滥用公允价值,使之成为调节利润的一种工具。2001年,财政部又修改了相关准则,修订后的准则公允价值被限制使用。如,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第9条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体现了修订后的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回避;同时又规定,若重组中涉及多项非现金资产,应按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总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分配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以确定各项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说明修订后的准则又离不开公允价值。
1 公允价值会计是我国会计发展的方向
“公允”是公正恰当,不偏袒。“在会计中,‘公允’一方面是作为会计原则或标准出现,比如公允反映。另一方面是作为会计对象或会计方法出现,比如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从会计对象角度看,公允价值是会计反映的对象,从会计方法角度看,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计量的方法。”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指在自愿交易的双方间进行现行交易时所达成的资产购买、销售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是市场交易各方承认和接受的,由市场价格机制决定的市场价格。而公允价值会计主要是研究如何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
随着资本市场成为企业的主要筹资场所以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逐渐成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公允价值会计因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会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认同。如,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使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一文中,鲜明地倾向采用公允价值,并意图将其运用领域由金融工具扩展到其他领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跨地区发展日益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资源分配的决策依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成为必然。因此,公允价值会计亦将成为我国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新发展
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审慎引入公允价值概念。
2.1 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为引入公允价值概念奠定了基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资本市场逐渐成为企业筹资的主要场所,投资人和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4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明确指出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是财务报告的目标之一,这说明了引入公允价值概念的必要性;第42条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五种,公允价值是其中之一,明确了公允价值的法定地位,确立了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方向。
2.2 给出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42条规定,公允价值是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从定义看,强调公平和自愿,排除了清算性或强制性的交易;熟悉情况指明了交易双方信息对称,不存在逆向选择,公允价值是金额而不是价格,表明公允价值可以是市价,也可以是依据市价和相关信息的估价。
2.3 基于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尚不发达的国情,对公允价值的应用采取审慎的态度。目前,我国部份生产要素二级市场尚不活跃,发育不完善、不统一。公平开放的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尚需时日,一些会计要素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取得公允价值。因此,不可能对所有的会计要素的计量采用公允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3.1 强调了历史成本原则的主导地位 如上文所述,基本准则第4条规定表明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表达了会计信息的首要特征是可靠性,因此,基本准则第43条规定,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2.3.2 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前提 基本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是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持续取得并可靠,即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会计要素所在地有活跃的市场;二是能够从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会计要素的市场价格及相关信息,从而对会计要素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地估计。这说明准则制定者为防止企业在实务中滥用公允价值,对应用公允价值给出了苛刻的条件。
2.3.3 突出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有限 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用于初始计量的有《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等;公允价值用于后续计量的有《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公允价值既可用于初始计量又可用后续计量的有《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3.4 强化了公允价值的“参照物”的作用 虽然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但当成本显失公允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这时候公允价值则起到了“参照物”的作用,譬如,《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11条,“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但当成本显著低于公允价值的,应当按《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规定确定入账金额,类似的还有《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等。
2.3.5 提出了我国公允价值估价的等级系统 企业会计准则立足国情,将公允价值估价分为两个等级。一级估价是所参照信息是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价格,二级估价是所参照信息是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价格。同时,相关准则又规定,应根据市价和相关信息对相应的会计要素做出合理估计,而不是直接按市价入账。
2.3.6 规定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 披露内容包括:计量属性的选择、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金额及其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通过这些信息的披露,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能充分了解企业的相关情况,据此做出正确的决策。
3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方向的深层原因
公允价值会计已获得了法定地位。《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对会计计量做出规定,提出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作为第一层次的基本准则是用来指导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在基本准则中提出公允价值,意味着当时机成熟时,公允价值可以运用于各项具体准则,一方面说明了会计准则体系的前瞻性,另一方面说明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复合计量模式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计量属性的首选是历史成本,只有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时,才可选择其他四种计量属性。充分说明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计计量将采用以历史成本为主导的复合会计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成本计量的重要的、有益的补充。
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有赖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公允价值的获取途径是市价,市价产生的前提是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的建立。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完善阶段,只能对某些市场发育成熟的会计要素采用公允价值,这也是新准则对公允价值采取审慎态度的深层原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具体会计准则必会越来越多地使用公允价值。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公允价值会计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②基于我国国情,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继续采用公允价值,但对公允价值会计却采用了审慎的态度。③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计计量将采用以历史成本为主导的复合会计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成本计量的重要的、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53_158.
[2]吴江涛.谈公允会计:我的会计哲学观[j].财务与会计.2006.(3):65-66.
[3]黄中生.论资产计量[j].会计研究,2005,(4):15-19.
[4]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最新动态[j].财务与会计.2005,(3)56-60.
[5]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eb/ol].中国会计视野网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06.
[6]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38号[eb/ol].中国会计视野网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