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会计恒等式从多个角度辩证地反映了复杂的经济业务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会计记账规则,展现了一种对称的平衡美;以余额所反映的“静”和发生额所反映的“动”演绎着会计信息动与静的完美结合;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揭示了丰富的经济业务的含义。
【关键词】 会计; 恒等式; 复式记账; 平衡; 动静结合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1)。它是现代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这座大厦的坚实基石,是掌握借贷复式记账法的起点,为会计试算平衡奠定了基础,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会计恒等式科学性的赏析,对会计学习者以及会计工作都会有所帮助。
一、生动体现了辩证法,以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的眼光反映经济业务
历史上的单式记账法往往局限于经济业务中单一项目的增减变化,如分别以货币、债权或存货等项目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主要反映各项目的增减变化及结余情况,而各项目之间增减变化的对应关系即勾稽关系却不够明确,因而也被形象地称为“流水账”。在社会经济欠发达、经济业务内容比较单一、业务数量也不巨大的状况下,单式记账尚能赢得一席之地。但是到了经济生活日益繁荣、经济业务日趋庞杂纷繁的时代,单式记账就显得力不从心,必然摆脱不了被历史尘封的命运。
取而代之的复式记账法则避免了单式记账那种瞎子摸象式的局限性,以会计恒等式为基础,它一方面反映了会计主体拥有的资产;另一方面反映了形成这些资产的不同来源。其中,资产是结果,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形成这些资产的原因。由于是从两个角度反映同一事物,因而恒等关系永远存在。这是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法特征在会计方法中的生动体现,它对每一笔经济业务从其运动变化的原因与结果、来龙与去脉入手,以“从哪来,到哪去”的复式记账原理,编织了一张“经纬网”,更全面、更客观地定位了各项经济业务的变化和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会计记账规则展现了一种对称的平衡美
世界中对称的平衡美随处可见,比如人类自身的身体是左右对称,中医强调的阴阳平衡乃健康之本等,而这种平衡美在会计恒等式中也得以充分体现。
恒等式左侧的资产类账户性质被规定为“借增贷减,余额在借方”,而位于等式右侧的权益类(即负债人权益与所有者权益)则对应地被规定为“借减贷增,余额在贷方”;反之,若资产类账户性质被规定为“借减贷增,余额在贷方”,那么权益类账户则对应地被规定为“借增贷减,余额在借方”。正如一台天平,此时问题的关键不是秤砣在左还是在右,而是砣与物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因此,复式记账中的“借”“贷”仅表明账户中两个对立的方位,而不再具有实际上的债务、债权含义。于是会计核算根据这种对称的平衡美,也有了检验自身差错的重要方法——试算平衡法,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当这种对称的平衡美被破坏时,即当某一会计期间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或者在某一时间点上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则说明在记账、过账、结账等会计核算工作中一定存在差错。这从一开始就为复式记账应对部分“疾病”接种了疫苗,提高了自身的免疫力。
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事物存在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凡存在的必然变化,凡无变化的就一定不存在。
会计恒等式(1)从时间状况分析是静态的,反映了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因此,以此为理论依据编制的资产负债表也被称为静态会计报表,其数据资料在会计中被称为余额,在统计中被称为时点数,而经济学中则称其为存量。该类数据资料的特点是:不同时间点上的数据不具有可加性,数据往往以非连续统计方式得到,数据自身大小与统计的时间间隔长短无必然联系。如果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总是停留在某一状态下静止不变,那么该会计主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毕竟公司企业类会计主体是以追求利润为存在目标的,这就注定会计主体在拥有一定资产为物质基础的前提下,要积极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以期取得盈利,努力使资产保值并增值。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主要有:
收入-费用=利润(2)
(2)式从时间状况分析是动态的,反映了会计主体在某一段时期的经营成果,因此,以此为理论依据编制的损益表也被称为动态会计报表,其数据资料在会计中被称为发生额,在统计中被称为时期数,而经济学中则称其为流量。该类数据资料的特点是:不同时间段上的数据具有可加性,数据往往以连续统计方式得到,数据自身大小与统计的时间间隔长短有关。
当提及会计恒等式时,均指的是(1)式,而非(2)式。原因是:(1)式是(2)式的前提和基础,没有(1)式就不可能有(2)式,(2)式的结果又直接服务、作用于(1)式。因此,可以说(2)式源于(1)式又回归于(1)式,即经营成果以资产为前提,且不论其盈亏最终归属于所有者。因此,(2)式对(1)式的影响可以表达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3)
此时,当利润不为零时,恒等式(1)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中,至少有一项会因为利润这一要素的加入而发生或增或减的变化,但恒等关系不会改变,改变的只可能是等式两边的金额。
再将(3)式中的利润按(2)式展开,并将各类要素按其对应的账户性质进行归类、移项,于是就得到会计扩张恒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4)
当然,生产经营过程中还会发生不影响利润的经济业务,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之间或某一要素内部发生增减变化,但这并不会改变(4)式的表现形式,可能改变的也仅是等式两边的金额。
至此,会计扩张恒等式便将动态与静态的会计要素巧妙地结合起来,将(1)式反映的某一个时点上的原财务状况发展到了另一个时点上的新财务状况,并以此形成会计主体又一轮生产经营的新起点,如此周而复始。
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会计恒等式有多种形式,可满足不同需要。最基本的恒等式形态可概括为:资产=权益。但鉴于现实中债权人与所有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有着根本的区别,最常用的还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因为在资产清算时债权人对资产的要求权先于所有者,因而又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而会计扩张恒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不仅起到了按账户性质对会计要素归类、将动静会计要素结合起来的作用,还是预算会计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直接理论依据。其中,等式左侧的两项(资产+费用)合并称为资产部类,而等式右侧的三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合并称为负债部类,这主要是由于预算会计中收支两要素实行年度结转,其余额在平时的资产负债表中均要有所反映。
最后,事物的两面性及发展的历史观告诉我们,会计恒等式虽然比以往历史上的会计方法更具有科学性,但其自身也并非十全十美,如以会计恒等式为基础的试算平衡法对重复、遗漏、科目差错等就束手无策,而正是会计方法中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又促使每一个会计人不断进行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兴滨.会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刘峰.会计学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