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 政策是指 企业 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它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桥梁和纽带,既受会计理论的指导和影响,又直接规范和制约企业会计实务,对企业会计报表和资本市场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的不断 发展 和企业会计的日益复杂化,会计政策的合理选择在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参考 的因素
1.企业经济目的影响政策选择。
利润的不同时期分布,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经济效应:当管理者侧重于获得纳税好处时,会尽可能通过增加费用,使账面表现为亏损或利润减少,从而避免或推迟纳税;当管理者为了有利于申请银行贷款时,又往往会粉饰报表,做虚假利润,包括对子公司的不法操纵;当大股东希望使企业尽快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时,会倾向于将较多的资金投放到生产中,提高下一会计周期的利润,从而提高股票价格,赢得资金上的支持;小股东可能更倾向于增加分红的资金,以尽快得到收益。
2.考虑企业外部的因素。
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因素主要是会计环境因素。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环境,是会计所处特定发展阶段的客观条件,包括经济环境、 政治 环境、 法律 环境和社会环境。
(1)经济环境因素。经济环境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一个复杂的、重要的因素。企业的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和资金筹措手段、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2)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因素。政治环境由作为实体的国家、作为观念的政治思想和作为活动的政治实践三方面因素组成。各个阶级的利益、目的都只有通过国家这种形式才能实现。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包括的内容很多,如 科学 技术、文学 艺术 、世界观、理想信念、道德风俗、文化水平、 教育 程度等,其中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文化。
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对策
1.建立合理内部结构。
合理的内部结构是达到会计政策目标的一个保证。在多元化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可以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比如,改善董事会结构,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强化监事会的监事力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要求会计人员不仅熟悉和掌握会计流程业务,而且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此外还可以引入企业相关利益集团的适当干预,包括债权人、小股东等。最重要的是各个部门和组织之间能够分工合理,合作协调,保证会计政策的执行专业化和有效化。
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遵循从财务会计的目标出发的原则。
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各契约主体的利益、决策。当前理论界有关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被广泛认为是当前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政府、投资者、经理人、债权人、职工、潜在投资者等,因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时,应从遵循财务会计的目标这一基本原则出发,按照谨慎性、重要性、一致性、公认性和适用性的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可靠、可比,以满足各契约主体的决策需要。
(1)谨慎性。谨慎性是指在有不确定性因素情况下做出所要求的预计,在所需用的判断中加入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与费用,从而使各种 经济 业务或 会计 事项存在的内在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得到恰当的处理。
(2)重要性。如果会计政策的省略或差错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会计政策就具有重要性,重要的会计政策既不应当删略遗漏,更不应当做出错误的表述。
(3)一致性。 企业 选用会计政策后各期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4)公认性。企业选定的会计政策必须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界定的范围。
(5)适用性。企业选定的会计政策必须符合企业的理财环境和生产经营特点,客观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建立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的指标。
从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来看,有些操纵盈余的动机是可以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来消除或缓解的。但无论是配股资格制度,还是退市制度。以单一的财务指标为控制参数显然是不足的。一是单一指标容易诱发盈余操纵。二是净资产收益率并不是一种能够综合测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指标。与确认净资产相关的 历史 成本计价原则,与确认净收益相关的收入实现原则和费用配比原则使得净资产收益率中的净资产不能反映资产的现行价值。而净收益则是含有较多主观判断的会计师的人工产物。三是没有考虑现金流量在业绩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四是未将非财务指标融合进来忽略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因此,优化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方法是关键。
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
现代 企业制度下, 科学 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通过特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程序,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制衡的机制。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例普遍过高,这样就难以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作用,而主管部门的介入,则无法消除政府对企业决策的行政干预。因此,增加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强化独立董事和审计的监督作用,特别是保持一定数量的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并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独立董事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对经理层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措施。同时,还要建立报酬和业绩相对应的激励机制。制定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使经营者的目标与所有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减少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
5.加强对企业会计政策实施的监督。
监督分为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种,必须同时从这三方面入手:
(1)加强对企业会计政策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内部审计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以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促进廉政建设,维护单位合法权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反映在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和财务收支真实性上时,特别是反映在加强内部管理和维护单位合法权益上时,必然与企业如何选择和执行的会计政策相联系。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会计政策的性质,决定了内部审计对企业会计政策监督的必要性。
(2)加强对企业会计政策进行社会审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受托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政府借助于社会审计对企业会计工作监督,应强化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政策变更的审计,从而有效制止和防范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或会计政策变更弄虚作假,提高会计报表质量的重要手段。
(3)加强对企业会计政策进行政府监督。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具有自律性,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社会审计监督具有鉴证性,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补充;政府部门监督具有权威性,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主导。政府部门既要对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同时又要对其运作情况进行监督;既要对各个企业会计进行监督,同时又要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进行监督。它在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管中同样处于统领全局、不可或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