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新 会计 准则的颁行带来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巨大变革,与老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完成了会计信息的创新趋同,实现了与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的等效认可,有力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使用价值。从2007年新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的效果看,新旧准则转换实施总体比较平稳有效,就长远而言,新准则的实施不但降低了我国 企业 赴境外上市的成本,为企业走出国门扫清了障碍,而且有效地改善了企业的会计信息报告系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客观性和透明度,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判断企业运营状况,增加企业经营机遇,对促进企业可持续 发展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新会计准则的亮点
1、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新准则体系在会计计量基础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市场 经济 的特点、经济全球化态势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谨慎地引入了国际商业语言的重要词汇——“公允价值”。在已发布的38项具体准则中,有存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等17个准则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范围涉及一般工商业及农业、 金融 业等行业,反映出公允价值的引入及运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但这种运用并不是完全的照搬和普遍的滥用,例如,新准则体系《基本准则》第43条:“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 历史 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又如,《投资性房地产》第七条及第九条中:“投资性房地产除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外,一般应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初始和后续计量”。从这些条款中,不难看出新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应用的限定和使用的谨慎,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特点作出的正确决断,也是新准则中最显眼的具有
二、新准则对 企业 的影响
1、新准则体系大大提高了 会计 信息的决策价值,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机遇。总体而言,新准则贯彻执行决策有用观念,如:引入公允价值、强调充分披露、注重成本补偿、关注资产减值等等,这些实务技术的运用实现了企业经营信息与市场 经济 的有效沟通,在一定层面上对企业资源以市场概念进行 科学 计量和表述,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风险,减少了投资者与债权人的顾虑和不安,便于他们迅速作出正确选择,进而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有利于企业抢抓机遇,进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新准则体系引导人们关注资产质量,有利于企业长远 发展 。多年来,利润表一直处于会计报表体系的核心地位,企业盈利是人们习惯关注的首要因素,造成了利用应收账款虚增利润,利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操作利润等事件的频频发生。针对上述问题,新准则体系奠定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引导企业着眼于长期发展战略,不断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重视资产质量的改良和提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避免眼前利益和收益超前分配,防止企业短期行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新准则允许研发费用资本化,有助于企业科技创新。新准则体系摒弃传统做法,首次允许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改善了高科技企业及研发费用较大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和经营业绩,提升了其资信和融资能力,有利于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
4、新准则完成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创新趋同,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