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对政府财政行为的观察一般局限于税制、税收政策或收费等方面,而对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或结构问题却不很重视,包括学界也是如此。其实,比起收入来,财政支出更能准确地反映一个政府的施政方向,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反映这个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安排,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区级地方政府;研究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央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都是以增加公共投资为重点,通过扩大公共投资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在短期内,通过扩大公共投资可以有力地将储蓄转化为内需,起到拉动增长、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但这只是外部刺激,主要扩大了国内投资需求。从长期来看,作为国民经济内生增长因素的消费需求仍然低迷,经济增长的后续动力依旧缺乏。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政府财政支出中公共投资与公共消费的比重,充分发挥它们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以形成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动力。本文主要通过对淮安青浦区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探讨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从中找出能够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财政支出结构,以充分发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用。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定义和分类
1.财政支出结构的定义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支出是国家将通过各种形式筹集上来的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它是整个财务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只有按照行政及社会事业计划、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统筹安排运用,才能为国家完成各项职能提供财力上的保证。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构成”。简单来说,财政支出结构是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财政支出总规模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合理的前提下,财政支出内部各构成要素符合社会共同需要且各构成要素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相对协调、合理的状态。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财政支出结构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一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表明了该国政府正在履行的重点职能以及变化趋势。
2.财政支出结构的分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应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政府公共支出范围必须以社会公共需要为标准来界定和规范。社会公共需要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只有政府出面组织和实施才能实现的事务;二是只有政府举办才能有效协调各方面利益的事务;三是企业和个人不愿意举办而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事务。凡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和事务,财政才能提供资金支持;凡不属于这个范围的领域和事务应逐步推向市场,由市场机制去调节。
财政支出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本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法来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分为一般性服务支出:如行政管理支出和社会治安支出等;社会公共服务支出:如科技、教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经济服务支出。
在社会公共服务支出的各个项目中,仅仅只有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其他项目均表现出与经济增长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教育支出属于社会公共服务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虽然表现出负相关性,但是,从其功能作用看,还是可以将其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支出。因为前者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也是经济发展的长久动力;而后者则关系国民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国民能否全身心投入工作,虽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是很明显,但却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后发优势。如果在这两方面的支出不足,即使经济在短期内得到发展,但从长远看,还是会暴露出弊端,呈现愈来愈显著的增长后劲不足。科研支出也是一项社会公共服务支出。它有助于使科学从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经济建设性支出从本质上讲,应该是一项生产性支出,但是,在我国却没有体现出其生产性的一面。因此,要使经济建设性支出更好地发挥其生产性作用,就必须加大投入;同时,也要合理安排其内部结构,尤其是用于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可以适当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改变投资环境,而且能拉动内需,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而将其他领域让位于市场,让私人经济充分竞争,政府主要进行宏观调控。
一般性服务支出中,行政管理支出与经济增长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是一项经济服务支出,应该进行削减。根据瓦格纳法则,一般性服务支出往往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呈现出扩张的趋势。因此,行政管理支出的增加,既有其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其不合理的一面。
二、国外完善财政支出结构的成功经验借鉴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使得政府成为此类物品的供给者,其供给的过程就是政府财政运作的过程,其逻辑可表述为:公众的公共物品需求导致政府供给,政府的供给需要财政支出,为满足支出又必须从公众那里获取财政收入,对这一过程的管理就产生了包括预算、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管理体制。财政联邦制下,政府间在财政支出、收入和预算上都是相对独立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受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地方政府财政陷入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
对于美国地方政府来说,财产税一直是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而财产的价值是随着当地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不仅仅是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地方政府在税收体制中反应能力最弱。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的支出和税收都急剧增长。一方面,由于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增加,经常在宪法和法律上限制开支赤字的州和地方政府,尽管通过增加税基和提高税率一定程度增加了收入,但遭到巨大而普遍的反对。州政府也在法律上限制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开支,紧缩开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主要是对财产税税率或征收的限制,迫使地方政府如果想扩大在其社区内的开支就必须求助于使用者付费制度。另一方面,由于赤字,联邦政府减少了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使得地方财政面临极其困难的局面。
近年来,一系列问题导致地方财政危机的出现收入分配上和支出上:(1)在省级政府财政困境下,省将过去由其提供的服务下放给地方政府,而没有相应的财政支持,转移支付减少,造成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不统一。(2)不断增长的地方支出需求,特别是加拿大正经历着快速城市化以及伴随城市化扩张而来的昂贵的服务需求,这种增长要求对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固体垃圾处理设施、图书馆、体育场等)进行投资,且现有许多基础设施已老化需重建。地方政府可能倾向于增加使用费收入,并试图同省级政府及联邦政府达成分享有关税收收入的协议,但依赖加大转移支付会受到上级政府自身财政状况的限制,也将使得地方政府受到上级政府更多的约束,这与传统的地方自治会产生张力。目前,改革仍在继续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地方政府收支间差距空前扩大,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地方财政面临着严重危机:(1)德国持续的经济不景气导致了地方税收的缩减。(2)越来越多的长期失业且未能被纳入失业保险的人诉诸社会救助体系并最终求助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负责的幼儿园教育和改善地方小学教学设施,使得地方政府支出剧增。(3)东西德国统一过程中长期庞大的开销,尤其是目前仍在继续的从西德到东德的资金流动,导致公共财政的持续紧张,包括地方政府的财政。地方政府为了化解财政危机开始全面缩减开支,如引进新公共管理理念和制度、裁减人员、出售地方政府的资产、缩减那些非法定义务领域的支出(博物馆、剧院)等。尽管如此,目前德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化解。通过对美、加、德地方财政困境的分析可见,导致地方财政困境的因素可从税收划分、分权化中的事权下放、转移支付、民众需求以及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就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而言,财政联邦主义下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财产税,尤其是美国、加拿大,但财产税的税收弹性缺乏、对财产的估价较难,且近年来上级政府开始渗透财产税领域(加拿大)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变化较大;政府间事权财权明确界定且相统一是财政联邦制基本要求,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国家政府间正经历着分权化改革,上级政府将更多事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加大了地方政府服务地区居民的能动性,但对地方政府来说,在分权化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中央政府在将大量事权和管理项目下放给地方的同时,并没有同步地将相关的财政收入和拨款下放给地方政府。这意味着,地方政府要干的事情比以前多了,而用于处理公共管理事务的财政资金却没有相应的增加或到位,地方政府面临着比以前更大的财政资源‘瓶颈’或‘缺口’”,这种事权与财权的不统一也是导致地方财政困境的因素之一;使得很多过去由上级政府履行的职能下移给地方政府,而财权却没有及时的下移,造成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不统一;虽然欧美发达国家法制化水平高,但在转移支付制度中上级政府占据主动性,地方处于被动地位,上级财政紧缩的状况下会减少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也促使地方财政困境的发生;同时民众的需求会不断的增加而又不愿意提高税收,经济的发展状况也制约着地方财政的发展,地方政府面对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在上级政府缩减转移支付时,倾向于增加使用者收费,但长期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财政困境的产生应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在化解地方政府财政困境问题上政府间应进行广泛的协调,结合本国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因素,从制度、体制和政策层面上采取多种措施,而这又需要不断的实践过程。
国家(政府)除行使政治统治职能外,承担着公共物品的供给。因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在不同层级政府间有着较明确的事权划分,地方政府作为基层政府提供相对于上级政府更具体、更贴近公众需求的公共物品。支出分配、收入分配和转移支付构成了地方政府财政体制安排的核心要素且紧密相关,职能决定财政的支出,职能的履行依托于财政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上,各国地方政府主要承担教育、公共安全、交通通讯、社会福利等事权的支出,但不同国家间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对此支出结构没有统一的标准衡量优劣,主要看是否较好的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求以及财政安排的可持续性。
(一)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主要经验
单一制国家地方政府构成较为单一,层级性强,辖区划分明确,主要由单一政府单位负责公共产品提供。其地方政府构成如法国的大区、省和市镇,英国的郡和区,日本的都府道县和市町村。在法国,地方预算支出主要内容为:行政管理经费、道路、文教卫生事业费、房屋建筑费、警察、司法、社会福利和地方债务还本付息等。作为中央集权的行政国家,法国地方政府在预算支出上用于一般行政、警察、国防、造船和火灾保险方面的开支比重较大,超过地方预算总额的1/3;其次是用于交通事业、旅游和住宅建设方面的支出约占12.6%;保健、医疗卫生项目的开支达到11.6%;干预地方经济的支出达6.6%;地方预算在住宅建筑和修建方面,特别是为劳动人民修建低租费住宅方面的投资占国家总预算的20%。通过上述支出结构发现,法国作为单一制中央集权的行政国家,其一方面倾向于加大在政府自身运转的行政经费的预算支出,同时在为公众修建住宅方面有较大的偏好。英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分为固定预算(经常帐户)支出和贷款预算(资本帐户)支出两种。固定预算支出主要包括教育经费支出、卫生保健支出、法院及警察局经费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其中教育支出包括学校午餐和牛奶、大学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是地方财政支出中总额最大的项目,约占40%以上;债务利息支出包括对中央政府和其他贷款者的利息支出,约占14%—22%;公共事业支出,包括道路、公共照明、排水及垃圾处理、公园和娱乐场所等经费支出约占14%—14%;法院及警察局经费约占10%以下;其他支出约占14%左右。贷款预算支出主要包括住宅、学校、医院、道路、桥梁等基本建设投资支出,并且比重较大,约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30%以上。具体为:住房占48%左右,道路桥梁占18%左右,教育设施占17%左右,其它支出近年有所上升,占48%以上。
而日本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上,倾向于“大地方政府”,即地方政府承担着较大的事权和支出,强调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大约70%的政府支出是通过地方预算安排的。地方政府的支出主要是基础设施、社会福利、教育、卫生保健等。具体来说作为日本地方政府单位的都府道县和市町村政府,其财政支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用于公共投资的支出规模较大。在1999年都府道县和市町村政府预算中,公共投资分别占22.5%和11.3%。第二,政府机关费用。其中,一般行政费占83%,司法、警察和消防占80%,都府道县负责警察人员经费支出,市町村负责消防人员经费支出。第三,国土保全和开发费。第四,产业经济费用,包括工商费、工业基地建设、旅游设施建设、农林水产等支出。第五,教育经费,包括学校教育费和社会教育费。都府道县的教育支出用于教职员的工资,而市町村的教育经费开支用于学校设施的建设费。第六,社会保障费用,包括老人儿童福利、卫生费、住宅费等支出。
(二)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主要经验
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单位构成较为复杂,名称多样,在区域划分上存在重叠现象,但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能够较好的协作分工,较好的满足了辖区内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在事权支出上,主要负责辖区内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支出。在美国,公共物品供给上存在着明确的分工,通常联邦政府主要承担全国性、受益范围广的事权支出,如社会保障、公民保健、医疗照顾、国防、国际事务、利息支出等。地方政府的支出,主要包括约占政府支出总额30%的教育支出;各种公共福利、住房和社区服务设施、娱乐文化;用于维护地方公共秩序和安全的警察、消防和交通通讯的支出;用于维护地方政府运转和其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等。以1998年为例,教育在地方政府的支出中占433%,其它的如安全保障占11%、医疗卫生8.9%、社会服务和福利7.8%、交通6%和一般公共服务5.7%、文化娱乐3.4%、住房2.0%。总体上地方支出占整个政府支出的1/4。而加拿大地方政府的事权和支出范围主要由警察、消防、中小学教育、环境公园、卫生和地方公路等。1998年教育支出占地方政府的支出比重最大(42%);其次是交通和治安服务支出;在其它领域(包括医疗卫生、农业、林业部分支出很少)的支出处于适当水平,且分布均匀;债务服务利息在地方支出中占到6.8%。而德国地方政府层级主要包括乡(市)镇和县级政府。地方政府事权支出范围主要为地方行政事务及行政管理支出、地方公路建设和公共交通事务支出、水电和能源供应支出、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支出、住宅建设和城市发展规划支出、卫生和医疗保健支出、地方公共秩序管理支出等。德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由社会服务所主导,在1996年,地方政府最大的支出用于社会保障和服务,其次是用于医疗卫生和教育(14.5%和13.0%)、住宅(15.3%)、交通(6.0%)、文化娱乐(5.7%)、治安(3.4%)。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的支出中社会服务的支出处于增长之中,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却有所减少。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公共领域,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北欧国家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主要经验
北欧国家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下称北欧国家)四国。北欧国家的政治体制为典型的福利国家特征,其公共部门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在20世纪60年代与经合组织国家(oecd)相当,约为30%,20世纪80年代上升到50%。增长主要用于社会、医疗和教育服务等基本福利供应方面的改进和提高。北欧国家的政府层级为中央政府下的一级或两级并存但互不隶属的地方政府,如丹麦、挪威的郡(地区)政府和市镇政府。地方政府承担着大量的职责,中央政府将大部分的福利国家功能交由地方政府履行,地方政府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达到60%。如丹麦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涉及社会服务、教育文化、医疗服务、技术环境等,1998年丹麦地方政府的支出中社会保障和福利占57.5%、卫生占16.2%、教育占12.4%、一般公共服务占3.9%5。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自由市镇试验”以来,北欧国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职能重新划分,给予地方政府管理地区事务的自由,政府间财政职责重新界定,将福利国家的功能转向由地方政府承担,由此导致政府间财政关系和转移支付体系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化。
不同国家地方政府在支出结构上又呈现多样性。美国、加拿大、英国地方政府支出中教育支出比重较大,而德国地方政府的支出注重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法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支出和住房建设支出较大,日本地方政府在公共投资上支出较大,北欧地方政府支出比重较大,尤其在社会福利方面。不能因差异性的存在而断定不同支出结构的优劣,重要的是基于当地居民的需求及公共产品的特性而体现出不同支出结构的绩效水平。
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方财政是分级财政体制的重要部分,更是地型政府的构建。地方政府正常运行以及地方治理有序进行的重要物质保障。2007年全国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占全国财政的比重分别为45.93%和76.91%,即地方政府承担了全国各级政府3/4的支出责任。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政支出规模,而且我国的支出现状,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其支出的结构及其效果。财政支出结构为财政支出全部内容中各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构成。相同的两项支出在不同政府中占各自政府总支出比例的不同即体现出财政支出结构的差异;同样,相同的两项支出在同一政府中不同年份总支出中比例的不同也体现出财政支出结构的差异。一方面,财政支出的结构往往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会相应地体现在财政支出结构上。而本文所关注的“效果”主要包括了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整体结构及其各主要支出项目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政府职能的转化滞后与政府行为的不规范
财政支出的直接目的是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因此政府的职能究竟是否规范化,直接影响着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与否问题。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化的政府职能标准是满足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目前对我国政府来说,应该把市场能解决的事情交给市场,政府应该把社会公共需求领域的事情做好,而不是又财政负担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由市场承担的支出,造成了财政职能的严重越位,这同样体现在清浦区财政支出结构方面体现。
1.一般性服务支出比重过高
一般服务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和社会治安支出等。其中行政管理支出偏高,它包括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机关、检查机关等的各种经费、业务费、干部培训费。在所有的支出项目中,行政管理费是增长最快的一个项目。近几年来,其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攀升,增长速度已超过同期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gdp的增长速度。
2.社会公共服务支出比重低,社会公共服务支出涉及较多
包括科技、教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它代表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公共支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当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政府公共支出中社会公共性支出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对调节社会经济运行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经济服务支出苦乐不均
这一领域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越位”与“缺位”并存。过高的经济建设费用,对竞争性领域的过多介入,挤占了稀缺的社会资源,侵蚀了政府财力,使得政府对其他领域投入不足,如能源、交通、农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就明显不足,近几年清浦区“煤、油、电、运”的紧张供给局面就是明证。对竞争经营性领域的越位与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缺位,是导致财政资金分配方向和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与民争利”不应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作为领域,“与民谋利”才是政府应作为的,而且还应该做好的。
(二)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财政支出可能达到的总规模,在一般情况下取决于财政收入规模。国民经济增长状况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前提。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这无疑会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而财政支出压力很大,如发展经济、农业、教育、科技、环保以及解决失业人员的安置等问题都需要财政来妥善解决,这些使清浦区财政支出压力更加加大。
(三)预算治理体制不够完善
从近几年的运行情况来看,我国预算治理体制改革是比较成功的,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现行治理体制、预算法制化以及现行利益分配格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预算治理体制改革尚存在许多不足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算科目划分不科学。政府预算科目的改革,不仅要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所有收支活动,而且要强化收支分类的经济分析功能,提高财政透明度和政府宏观调控治理水平,同时还要与国际惯例相结合。目前我国现行预算科目体系的划分,存在着经济与功能分类方法上相互交叉,这导致了核算口径与国际惯例不能衔接。二是预算的编审时间较短。尽管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时间为12月底前,但仍然达不到有效编制预算时间要求,非凡是在当前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及推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条件下,没有充分的时间对预算项目进行周密的论证,将直接影响预算的实际效力。从审议时间来看,清浦区每年一次的区人大会期,一般不太长,而会议期间的审议预算时间则更短,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区人大难以深入地对政府预算进行细致、认真地审议修改。
(四)财政监督力度较为薄弱
财政支出财政监督是国家经济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效地发挥财政监督机制,加强财政治理和维护财经纪律,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清浦区财政监督机制中存在着以下不足点:一是预算编报,基础数据不太准确,多报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专项设置重复交叉,使用零星分散。三是预算执行不严格,约束力不强。四是资金拨付不及时,滞留占压问题突出。五是结余资金多,年底突击花钱现象普遍。
四、完善财政支出结构的对策与建议
从社会资源的配置角度来说,财政支出结构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不仅如此,一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表明了该国政府正在履行的重点职能以及变化趋势,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经济杠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财力保障。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财政支出公共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其核心是解决财政支出“越位”与“缺位”的矛盾,力求通过改革和政策调整,着力建立起一个支出合理增长、内部结构有保有压、能够有效地规范支出行为、管理方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支出运行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是由市场配置与政府即财政配置两大部分构成。市场通过价格和供求关系的调整实现对资源的配置,政府则是通过财政收支行为实现对资源的配置。财政支出作为财政收支的两个基本面之一,作为一个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手段,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结构的选择和控制对社会总供求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有些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已超过50%,美国、日本也在30%以上,从而大大增强了财政调节经济的能力,并且各国都在不断完善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公共支出结构更加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发展
同时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和规范的财政预算收支制度,已成为当前财政改革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与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必须抓紧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支出监管机制。通过监管机制,并由其发挥其功能作用,确保公共财政得以切实、顺利的建立,并从而使支出监管机制成为公共财政框架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中心环节,与其他相关性机制共同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互动式公共财政体系。
(二)强化财政支出的社会公共需要原则
3.加大对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支持力度
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据统计,美国的研究与开发总投资居世界首位,近年来其投资情况分别为:1993年1373亿美元,1994年为1730亿美元,1995年为1786亿美元,1996年为1843亿美元,其投资额超过日、德、法、英科技投入之和。从研究与开发总投资占gdp的比例看,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均超出2%,如1995年美国为2.45%,日本为2.96%,德国为2.27%,法国为2.35%,英国为2.19%。即使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佳佳,王建林.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探讨——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