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本文阐述了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对单位应如何作好会计监督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监督 作用 对策
一、什么是会计监督
《会计法》在第四章专门对“会计监督”进行论述,规定了五个方面问题: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相关人员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检举;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会计监督是通过立法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正当行使的职权,也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监督手段。
二、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力
《会计法》突出了我国实行的会计监督在会计立法上的特点,从树立会计监督在法律上权威性高度,全面、系统地对各单位内部与外部的各个重要监督环节做出规定,并把会计监督规范与会计核算规范统一起来,明确了落实会计监督的层次,把法理意义上的监督与会计学关于监督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加以认识,使会计监督立法具有客观性与科学性。
会计人员在处理本单位的经济业务事项时应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监察、督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会计监督是实施《会计法》唯一具体、有效的执业环节。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由法律赋予,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受法律保护。现行《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会计人员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同时,《会计法》还明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严正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此可见,各单位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权绝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而是法律赋予的权力。
三、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会计监督的重视不够。在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会计监督仍有弱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社会风气不太理想,对某些违法行为,会计人员很难识别其合法性与真实性;会计人员的监督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群众的理解与积极配合。
2.会计信息失真,财务造假问题已成一大痼疾,要想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也一直伴随着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可以看出当今会计造假,财经违纪现象已达触目惊心的地步,它是现代企业、现代市场经济,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到高级阶段不可避免的产物。根本原因就是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
3.财务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
4.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会计监督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已趋健全,但造假帐等问题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监管不力是重要原因之一。监督会计工作。不单是权力,更重要的是责任。
5.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四、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1.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这样做,将减少大量社会成本。由此证明,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即用权力制约权力。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我国会计监督不力,问题还在于我们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内部监督还存在着很多误解,因此监督能力弱化,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1)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建立完整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业务流程的规范、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程序和要求,规范内部经济秩序,减少风险或风险发生的可能。(2)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是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3.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财务收支检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发现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提高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落实各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
4.加强对部门财务收支预算的管理和监督。(1)预算公开是实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的必要前提。只有公开的监督寓于部门财务预算的全过程,提高预算的透明度,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类预算“黑洞”问题的发生。财务预算不公开,容易导致职务腐败和决策失误现象的发生。(2)全面预算的管理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将一切业务收支都纳入预算,按预算考核业绩,增强各部门负责人的依法理财意识,对财务收支、内部分配政策、预算的执行及调整、财务决算等情况实行公开,让职工享有知情权,有利于开展审查和监督;在公开的同时,进一步细化预算,将所有的预算指标都核定到具体项目,控制指标甚至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形成从上到下,环环相扣的全方位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使大家清楚要办哪些事,用多少钱,怎么用钱,做到责、权、钱的统一。
5.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因此,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塑造会计行业诚信理念,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对法律负责,也是对单位的经济效益负责。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不能削弱会计监督,而且要加强包括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会计监督。
参考文献:
[1]李晓梅.强化监督意识,发挥监督职能.财会研究,2000,(4).
[2]周志平.会计监督若干问题探讨.经济师, 2003,(8).
[3]杨晓巍.我国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商业经济,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