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会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会计理论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CPA论文   会计电算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会计管理体制论文   会计研究论文   会计实务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二百年会计研究的绚丽画卷

二百年会计研究的绚丽画卷

  加拿大学者理查德·马蒂西克(richard mattessich)教授撰写的《会计研究二百年:国际视角下的人物、思想和成就》(two hundreds years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personalities, ideas and publications)一书,从广阔的国际视角对二百年间的会计研究史进行了全景式俯瞰和审视,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全球会计研究的绚丽画卷,从而为人们在会计史研究这一相对“沉寂”的领域挖掘研究机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一、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理查德·马蒂西克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尚德商学院(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的会计学荣休教授,是一位年高德劭、著作等身的学界巨擘。他早年以优等学业成绩在维也纳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59~1967)、德国(当时为西德)波鸿市鲁尔大学(1966~1967)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1967~1987)。马蒂西克教授一生笔耕不辍,取得了100多项学术成果并获得众多褒奖,其个人传略还出现在edwards(1994)的《20世纪的会计思想家》、chatfield和vangermeersch(1996)的《会计史:国际视角下的百科全书》、以及colasse(2005)的《会计学的大师们》(les grands auteurs en comptabilité,该书涵盖了从帕乔利到当代23位伟大的会计学者)等著作中。
  作为英国罗德里奇(routledge)出版社“会计史新作”系列丛书之一,本书建立在马蒂西克教授于退休期间独撰以及和他人合作的一系列相关研究基础之上。创作本书时马蒂西克教授不仅对以往的成果进行了加工和润色,而且在来自各国(俄罗斯、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阿根廷、日本等)学界同行的协助之下,获取并整理了海量的文献资料,从而系统地回顾与审视了过去二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会计领域的学者以及对理论探求抱有浓厚兴趣的实务工作者在学术研究、成果发表上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在马蒂西克教授看来,虽然坊间已有一些会计史方面的优秀著作或“百科式”的“全书”,但仍然缺乏一本具有国际视角的、内容整合良好的、且专门聚焦于会计研究历史的作品,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在当前学术研究与交流空前繁荣的情况下,了解并熟悉其他国家会计研究的过去和现状显得尤其重要,除此之外,通过回顾会计研究的历史和相关专业性文献,学者们也会获得灵感和启发,而对于会计史学家来说,不仅仅是多了一本意义独特的工具书和参考书,还会提供给他们一份在未知领域继续探索的动力。
  二、内容架构
  全书的主体部分共分为十九章:第一章为导论,简要交代了该书的写作背景、动因以及全书基本架构;第二章是十九世纪的会计研究纵览(不分国别、地区、语言),介绍了这一百年间“奠基性”和“先驱性”的研究成果与人物;从第三章开始到第十八章,是针对二十世纪各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会计研究史的回顾和评论,其中:第三、四章为德语国家会计研究(分上半叶和下半叶进行介绍,下同);第五、六章是意大利会计研究;第七、八章是法语国家会计研究;第九、十章是西班牙会计研究;第十一、十二章是英语国家会计研究;第十三章是芬兰、荷兰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会计研究;第十四章是日本的会计研究;第十五章是俄罗斯会计研究;第十六章是波兰和乌克兰的会计研究;第十七章是阿根廷会计学术与职业的发展;第十八章是其他国家的会计研究情况纵览。在最后一章中作者专门对信息经济学在会计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了讨论和评价。
  三、创作目的、指导思想及主要特色
  马蒂西克教授认为,会计的历史如同哲学的历史,是一部学说与方法的历史。最佳情形是:会计史以不偏不倚的方式反映着财务世界的现实和变迁。会计史研究既是学术活动,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本书的创作凸显了传承会计思想、追念会计大师、繁荣会计史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此外,藉由广阔的国际视角、聚焦于过去二百年间的会计研究史进行全景式扫描,本书可算首创,亦是唯一。会计研究(文献)尽管无法独立于会计实践与其他相关学科,却已凭借其自身的力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对于会计史上纷繁各异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研究趋势等发展历程的考察是一种重要的知识探索,杰出会计学者们的思想和作品需要得到会计实践人士应有的景仰和关注。
  当今,会计学科本身已经形成众多前人无法想象的新颖分支与方向,如资源会计、社会与环境会计、会计中的性别问题(gender issues)以及智力资本会计等。这种现实中的“多样性”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这本书的创作——正如徜徉在艺术画廊中的看客,他们在观赏不同国家、地区、时代画作的同时,将会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不同特色与意味。此时此地历史将变得真正鲜活起来,人们不但会将精力投向那些“重磅”的知名人士身上,更会向那些相对不太知名的人物及其作品致以敬意。
  为了突出书名中“国际化”这一核心词,本书写作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介绍众多的国家和特定语言区域,更为宽泛地展现出会计研究文献的全景,写作手法是多层次、多元化、宽视角的。不难发现,在“面”上,作者既对为数众多的、本国或特定区域内知名(而国际上相对无名)的会计研究文献给予应有关注,在“点”上,也对享有国际盛誉的学者及重要的“先驱”型或“奠基”型著作进行浓墨重彩式的回顾。在作者看来,这种“兼顾”式的做法将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全书有限的篇幅和海量的文献之间取得折衷。会计史上,专业性强,原创性突出和地域性明显的研究成果固然优秀,但并不能同时满足“广度”和“深度”这两项竞争、互斥性的要求,也无法贯彻既定的指导思想。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缺少众多“巨人”的肩膀,会计研究的现时成就是无法想象的,会计研究史上的重要人士及其成果不应被忽视,也不应由于其所在地理区域的不同而受到差别对待,而本书正提供了一个让人们了解并洞悉理论、学说与方法起源和发展全貌的平台。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trevor boyns教授在《欧洲会计评论》中对《会计研究二百年》给予了高度评价:怎样强调本书的价值和重要性都不为过——因为它的确意义非凡!它弥补了现有文献的不足与缺憾,未来的会计史学家们以及那些对会计发展有兴趣的人士应该永远感恩于马蒂西克教授,他在撰写本书时的远见卓识和崇高的学术风范将意味着本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被超越!
  四、主体内容解析
  (一)十九世纪会计研究纵览(第二章) 该章浓缩了19世纪的会计名家与著作,展现了各个国家或语言区域在会计研究上的主要贡献。19世纪伊始,来自法、德、英、美等国家的文献和作品逐渐占据了会计研究舞台的中心,而对于“账户理论”的研究几乎统御了整个世纪,探索该套理论与后来盛行于欧洲大陆的“会计科目表”之间的关联,则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会注意到围绕拟人化账户和物化账户、实体理论和业主(权益)理论、审计、成本会计等主题学者们所展开的一系列激烈而有序的论争。该时期的一系列“奠基性”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资金流动表、矩阵代数在会计中的运用、估价、费用分配与折旧摊销、价格水平调整、现行价值、脱手价值、剩余收益、管理控制、竞争性的会计理论(或称bilanz平衡表理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分离、固定与弹性预算、零基预算、计划评价与审查技术(pert)、转移定价、盈亏平衡分析、差异分析、定单成本计算,人工与机器小时费用分配率、标准成本等。
  (二)德语国家会计研究(第三、四章) 上半叶围绕一些伟大的学者展开,首当其冲的便是施马伦巴赫(schmalenbach)施密特(schmidt),前者在“动态会计”、会计科目表以及成本会计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后者则因其重置成本理论而闻名。账户等级理论曾一度盛行于20世纪的前20年,作者对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进行了审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德、奥两国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催生了一大批原创性的会计研究。此后,一系列竞争性的会计理论(亦称平衡表理论)则成为研究界讨论的热点。进入下半叶,作者在带领读者继续回顾德语地区会计研究的同时,不时就德语和英语的会计文献进行比较,试图揭示差异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动因。起源于上半叶的“动态会计”学说已成为kosiol所倡导的现金制会计理论的基础。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在通货膨胀会计、资本保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会计理论朝着现值的方向迈进;经验性研究则始于60年代,并在世纪的最后二十年中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德国是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会计深受法律的制约,而欧共体的“标准化”进程又对其会计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对报表合并和审计研究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成本与管理会计一直以来都是主要的研究领域,主要表现为各种成本核算模式的论争、边际成本计算(与数学规划相结合)方法的产生、在成本会计与投资理论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等。信息论以及代理理论的引入,无疑对当今德语系国家的会计研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意大利会计研究(第五、六章) 上半叶的五十年对于意大利会计学术研究的意义是决定性的,叱咤风云的人物当属扎帕 (zappa),他的辉煌甚至遮盖了其他学者,不过giuseppe cerboni及其学生giovanni rossi、zappa的老师fabio besta等,这些会计界巨匠同样值得怀念,他们同样是二十世纪早期的领军式人物。作者首先总结了zappa在会计研究上的贡献,同时对rossi和besta在二十世纪中的成就进行了评论;其次,通过介绍其他学者给意大利的会计研究史增添了一些新鲜元素。作者认为,20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会计研究与同属欧洲的法、德相比,有着以下4项特征:对会计史的研究有着根植于其传统的浓厚兴趣;对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占支配地位,虽然在成本会计亦显现出一定兴趣,但远不能与德国相比;在会计明细科目表与总科目表的研究方面表现相对冷淡;在通货膨胀会计方面的研究热情相对不高。下半叶开篇则叙述了意大利会计研究国际地位的转变,并简要讨论了zappa的企业经济学理论与会计之间的特殊关系。在财务会计领域,审视了当时对意大利非常重要的收益导向观和资本导向观,作者还对该时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会计史研究工作及成果进行了评述,亦简要回顾了该国的成本管理会计状况和一些“创新型”的会计趋向。
  (四)法语国家会计研究(第七、八章) 法语区的会计学者在17世纪至19世纪间具有令世人瞩目的地位,savary、mathieu de la porte、payen、léautey和guilbault这样的大师均在会计编年史上留下了无可磨灭的印记,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上半叶。此间的会计研究有以下五大主要课题:会计史;财务会计理论,包括其在商业与工业中的应用、税务与会计教育问题;对发展和成熟于德国、英国、美国的成本会计、管理控制进行本土化改编和吸收;由一战后(20年代后期)通胀问题所催生的物价水平调整;会计科目表的构建、统一总账表的立法、以及公共会计师、审计师机构的创设。20世纪下半叶法国会计研究的焦点是全国性的“会计总方案”(plan comptable general)、标准化与国际协调活动方面——由于精力过于集中,作者认为这种情况不太有利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其他议题的发展。然而,自70年代以来,学者们的研究领域变得日益宽广,并与政府、社会公众及科研机构一起推动着各种成果的发布。具有杰出贡献的人物包括:andré cibert(管理会计领域)、pierre lassègue(财务会计领域)、claude pérochon(探索宏观与微观会计之间的联系),在社会会计(宏、微观层面)上所凸显的研究兴趣可说是法语区会计研究的标志性特点。此外,以比利时学者vleaminck,stevelinck和r. de roover等人为代表的会计史研究活动亦风起云涌、著述颇丰。
  (五)西班牙会计研究(第九、十章论文联盟http://) 上半叶西班牙会计研究主要领域和话题包括:关于会计“科学性”的不同认识、会计目标研究、特殊会计业务领域、交易的分类与记录、计价与折旧、成本会计、通货膨胀问题、审计和会计史等。作者认为,虽然西班牙学者对于原创性会计思想的贡献微乎其微,但却是法国和意大利会计学说的忠实追随者——西班牙人深知当时许多会计理论与工具上的创新,并将它们适时地运用到了自己的环境中。进入下半叶之后,西班牙会计研究呈现出根本性变化,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总体研究状况进行了审视:更加专门化的会计问题,如:合并财务报表、期权定价、租赁的处理、会计科目表、社会会计与政府会计等;审计领域的相关问题;方法论问题,如:会计的公理化(会计假设、原则)与实证会计理论;成本与管理会计领域,包含了行为议题、环境议题以及人工智能的运用;会计史与制度建设问题。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六)英语国家会计研究(第十一、十二章) 这部分在整本书中占有最大的篇幅,所涵盖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及主要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20世纪早期,dickinson、dicksee(后移居美国)、de paula等杰出英国学者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与审计领域;而在美国,人们会看到斯普拉格(sprague)、哈特菲尔德(hatfield)、蒙哥马利(montgomery)、乔治·梅(g. o. may)等“大家”所做出的贡献,包括了从基本问题、会计准则到现值模型、以及会计的经济学、金融学内涵等宽广的领域,在决定美国成为会计研究领域主导力量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20世纪的下半叶更是见证了英语系国家会计研究高速增长的景象——这是一个硕果累累、大师辈出的年代,不仅决定了英语系国家的国际领先地位,还让人们非常信服地看到众多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创新:始于50年代的重大会计变革主要有:数学方法与统计抽样技术在会计、审计中的运用;尝试建立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用以增强学科的理论基础);在财务会计尤其是成本会计领域矩阵与线性代数的运用;预算模拟等;成本会计已经演变为管理会计,成为决策制定的有效工具,并对边际成本(直接成本)、转移定价等话题进行了深度的挖掘。60年代早期会计研究的关键词是估价、费用分配及(投资者)决策有用性;60年代后期对先前“演绎式”的研究范式展开了反思,代表性的回应则是“统计——经验”研究范式的出现,并尝试探索公司盈余报告、资本市场事件与会计之间的关联。同时,分析性视角(基于信息经济学)的会计研究、国际会计、事项会计均在这一阶段开始崭露头角,而对审计及其理念的研究也被再次注入活力。进入70年代,在排斥描述性、规范性会计研究方面曾经有过一些徒劳无谓的尝试,经验性研究则继续对其工具和理论基础进行改良。在通货膨胀日趋恶化的情势下,重置价值会计(与其他通胀会计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并由此诞生了一大批相关成果。70年代晚期,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行为会计研究大放异彩,这可能是受到了来自英国的、与行为会计关系密切而又有显著差别的“批判——诠释主义”会计思潮的影响,后者强调在会计研究中广泛借助外脑,融入组织理论、社会学理论和人类学理论,而非仅仅局限于经济学范畴。相对于大洋彼岸(美国)那种围绕在“实证会计理论”光环之下所呈现出的较为“激进”的经验性、经济学导向的会计研究而言,“批判——诠释”阵营以人文理论作为其哲学方法论基础,提倡研究社会现象(如会计问题)应该采用自然科学方法以外的其他方法。此外,代理理论的出现及其与信息经济学的融合,又极大地推动了会计研究的发展。80、90年代中,信息经济学、经验性以及基于市场的会计研究“批判——诠释”观等新思维都进一步地得到发展和巩固;而相对于70年代这一“停滞期”而言,管理会计的发展也在逐步恢复之中,来自于国内和国外的新观念(如: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平衡计分卡、日本的目标成本等)为振兴这一重要的会计分支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于审计及审计准则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拓宽其广度;对于会计准则制定与监管等问题的热度也依然不减;对于更加“基本”问题的研究,如:会计的本质(科学抑或实用技术)、会计反映财务现实的能力等,亦有人(如lukka、macintosh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此外,这50年中会计史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其他的新兴领域中,如: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税务会计与筹划、会计教育、资源会计、(会计中的)性别问题、分部报告、环境与社会经济会计、法务会计等。
  (七)二十世纪芬兰、荷兰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会计研究(第十三章) 这些国家在会计研究方面均有着悠久的历史,最为人熟知的名字莫过于ilmari kovero(来自芬兰)和theo limperg(来自荷兰)。芬兰学者在管理会计、行为会计、会计伦理等领域中有着良好的国际声誉,目前活跃于学界的人士研究领域宽广且研究方法多样化(从方法论上的分析性哲学观、经验性实证观,到具体方法上的决策导向观、行为导向观),从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theodore limperg被誉为荷兰企业经济学之父、重置价值理论的先驱者之一,他所创建的研究传统盛行于20世纪的后半叶。而在20世纪最后的几十年里,又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学者,如:bouma、camfferman和hoogendoorn等人,荷兰的会计研究大大超越了原有的传统,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展到许多当下流行的话题。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会计研究始于瑞典学者oskar sillén(曾是schmalenbach的学生),其最为知名的作品是关于估价理论发展史的一篇论文。瑞典另一位早期的杰出学者是albert ter vehn(曾是schmidt的学生),其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成本会计上。
  (八)日本会计研究(第十四章) 日本会计一直以来深受德国的支配(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此后,来自美国的影响变得非常显著。20世纪早期日本会计界的主要人物有:太田哲三(他的理论观点充满活力)、黑泽清(日本最为多产的杰出会计学者)、木村和三郎(他的兴趣广泛,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到银行薄记都有涉猎)、岩田岩男(他关注会计的科学性发展)。后继的学者对宏观会计与微观会计比较关注。此外,该章还对国际知名的日裔美籍学者——井尻雄士的成就进行了回顾,并突出了日本学者在生态会计问题上的研究兴趣以及在当代管理会计领域的开拓性工作(如持续改善成本和目标成本)。
  (九)二十世纪俄罗斯会计研究(第十五章) 这一章回顾了沙皇俄国、前苏联以及当今俄罗斯联邦的会计研究史。20世纪伊始,帝俄时代的会计被三个重要的学派所统驭;前苏联建国后,在摒弃货币计量上曾经有过“乌托邦”式的不切实际做法,此后又尝试恢复一些传统会计技术;斯大林治下的苏联亦有一批新学者崭露头角,但是大都被贴上“布尔乔亚”式小资产阶级的标签(而不被重视甚至受到迫害),直至一些在政治上更容易被接受的学者的出现,情况才有所好转;俄罗斯联邦建立之后,来自“西方”的会计研究在该国的影响力变得日渐显著——大量的英文会计教材与文献被翻译引入,俄罗斯学者也会不定期地用英文来发表自己的成果。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十)波兰与乌克兰会计研究(第十六章) 二十世纪早期,波兰在会计领域的出版物主要限于(指导实务的)操作手册,进入30年代之后,情况有所改观,这主要归功于scheffs、skalski、lulek和góra等学者发表的一系列成果,从中可以看到当今欧洲会计思想和成就的影子。冷战期间及其后,波兰学者设法与西方会计界保持紧密联系——用英文发表波兰会计问题的论文,或者在波兰推介英语世界的会计文献,新千年里人们不难发现有一系列国际性会计学术会议在波兰各大城市召开。该章的第二个部分围绕乌克兰展开,早期的乌克兰是著名学者ciompa活跃的地方,该国也于20世纪初诞生了第一个会计职业团体,显现出充满活力的发展势头。作者还特别介绍了现代会计与审计如何在独立后的乌克兰得以形成,并强调了知名学者kuzminsky的开创性工作——设立乌克兰第一份会计学刊以及几家具有影响力的职业组织。
  (十一)阿根廷会计学术与职业发展(第十七章) 阿根廷可说是南美会计研究的一朵奇葩,在学术研究和成果发表方面表现得非常活跃,作者审视了阿根廷会计体制的演进以及它与学术界、学术期刊之间的密切关系。本章中可以发现20世纪早期该国会计研究所受到的、来自海外(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和德国)的主要影响,作者回顾了前50年里阿根廷会计界的主要成果及其作者(尤其是alberto arévalo),并从一般性会计理论、财务会计、审计、成本与管理会计、社会会计、政府会计等角度,对后50年中深受英美影响的学者与著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十二)其他国家会计研究(第十八章) 本章介绍了在前述章节中未能涉及的国家(部分东欧国家和非洲、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并提供了关于这些国家会计研究方面的一些典型英文文献以及当地文献,阐述了发展中国家会计研究成果的概况。
  (十三)信息经济学视角下会计研究(第十九章) 信息经济学以其严密精准和模型化而著称,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可说是20世纪会计界的最新发展。作为全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对信息经济学在会计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强调了信息经济学应用于会计研究层面的主要方法论和理论主张,并对比了传统的“价值观”和新颖的“信息观”之间的主要差别。当然,这种“信息观”也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及反对和批评意见,如:复杂数学分析方法与模型的必要性、对于传统会计语言的忽视和背离等。究竟该如何寻求会计的一般性理论?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并在最后提供了基于多元化视角下的结论。在这一领域有两位先驱式的人物——gerald a. feltham和joel a. demski,其他的著名学者包括:rick antle、stanley baiman、victor l. bernard、john a. christensen、peter o. christensen、baruch lev、james a. ohlson、steven h. penman、robert e. verrechia和张晓军(xiao-jun zhang,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海斯商学院会计学教授)。
  五、学术贡献与启示
  一部真正从国际视角出发的、聚焦于会计学术类研究成果的整合性作品是绝对是大家长久以来翘首以盼的。本书的学术价值突出表现在系统性地总结和梳理了两百年间(1800~2000),会计领域的学者以及对理论探求抱有浓厚兴趣的实务工作者在学术研究、成果发表上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并据此充分展现出会计研究文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读者对过去已经获得的成就有一种高屋建瓴式的宏观把握,尽管从细节方面来看,书中还有欠缺或者遗漏之处,但瑕不掩瑜,它弥补了现有会计史研究文献的空白。
  在财务与会计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国家的会计研究固然丰富精彩而使人津津乐道,但人们也要拿出同样的热情,去熟悉非英语国家的会计研究活动。本书的另一大贡献在于突破了语言和地域的障碍,向读者提供了“主流”英语国家之外的会计研究概况和文献资料,并从国际化的视角展现了当前会计研究现状(从规范性、演绎性研究到经验性、分析性研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路径,使得人们充分认识和感受会计研究这棵参天大树的枝繁叶茂。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全书609页的篇幅中,有超过三分之一(221页)的内容是参考文献的列示,这些海量的文献不仅仅展示了作者治学、研究的严谨,更为后继的学者继续挖掘未知领域(会计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清单。
  数十年来人们尽闻对会计的研究和探索应该加大广度和深度的呼声,学者们也在致力将会计这一学科打造得更加“科学”化,无可否认,该学科在这一期间已经具备了更高深的数学分析工具和经验性科学的复杂程度。但“广度和深度”理应有其本身更丰富的内涵,在对会计学术界/实务界的演进和变迁进行哲学/历史学内涵的考察时,我们仍然有许多的研究空间。
  虽然哲学和历史学在20世纪的下半叶一度受到了冷落,但有迹象表明这种情况将会在新世纪中得以扭转,近来在会计史上所凸显的浓厚研究兴趣便是明证。作为“美式”实证会计理论范式的对应,“欧式”会计研究则根植于其对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借鉴引用,从而形成了“批判——诠释主义”(critical-interpretive)阵营。该类研究范式自其发端以来,便建构于社会学、行为科学以及哲学之上,但却屡屡嫌恶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统治会计研究的霸主地位。陈孟贤(2007)认为,美式会计研究着重数学统计方法而人文理论修养浅薄,相对而言欧陆会计研究并不依赖数量方法且社会学人文精神功力深厚,将各家所长调和兼用,为不同性质的研究问题寻找相匹配的研究方法,才是未来会计研究应走的方向。李心合(2012)对构成中外学界主流的美式财务、会计研究范式(数理财务、大样本历史数据的统计检验等)提出了批判,认为该“主流”范式具有现实偏离性、环境滞后性和学科断裂性,呈现出贫困化的态势。陈良华等(2011)指出当今会计学研究中过度追求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的“解释性科学范式”,将导致研究成果看似“学术性”很强而实质上却脱离企业管理实践,越来越被实务界所轻视,对于这种研究范式的推崇备至将会把会计学引入歧途。
  作者在书中亦坦言:该学科不时存在“英雄崇拜”的现象,它有着深厚的民族主义根基并常常局限于一个国家或者一种语言区域。毫无疑问,“英雄们”都是极具魅力的会计人物,他们对于会计理论和方法所做出的贡献也都是获得国际认可的,然而,在他们自己的国家中却有被过度“神化”之嫌,以至于对“权威”思想的挑战往往被视为大逆不道——这样的态度将会阻碍而非推动会计研究发展。
  诚如马蒂西克教授本人所言:从会计研究和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学科经久不衰的原因在于它的嬗变,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中的嬗变。建构于十九世纪的基础之上,会计进行了伟大的探索并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其间既有基本思想和理念的碰撞,也有新观念和模型的诞生。有以下两个最为重要的启发:会计提供了关于(财务世界)现实的一种确切写照,但它同时也需要经过充分的诠释以显现自身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只有多元化且整合良好(包涵分析性、经验性、技术性手段和哲学——历史观)的研究方法方能使得会计研究满足未来的需要。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个会计论文:
  • 下一个会计论文:
  •  更新时间:
    百年为奴-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末路
    从美国会计学会2008年年会看国际上研究
    百年为奴-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末路(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