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监督体系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完善起到引导性作用,只有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才能促进会计工作的开展。国家成立会计服务公司,保证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独立性是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的基础,才能真正解决我国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会计监督工作只有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才能保障会计工作顺利开展,才能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准确把握。
关键词:会计监督体系;会计服务公司;会计独立
我国企业会计工作虽然在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企业内部监督的作用下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距离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的最高境界还有很远的距离,因此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完善。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力度还不够,很难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要统筹安排,专业实施才能形成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为会计工作的高速发展奠定基础。我国会计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会计监督体系缺乏制约因素,很难实现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完善,比如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一个具体的体现。
一、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构成状况
目前,我国会计监督体系主要有3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单位内部监督体系,我国已经明确出台相关法规,对单位内部监督体系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包括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等,会计机构必须要明确会计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单位内部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进行有效监督,为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机构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1]其次是国家监督的体系模式,其主要是税务、审计、财政等政府机关代表国家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进行相关的抽查和监督,国家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相互结合促进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完善,国家监督要求行使监督权利的机关必须要对企业内部的报表、账薄、会计凭证、财务报告进行严格审查,严禁作假现象的产生。税务机关在影响税务工作的一些因素进行征集管理,对制约纳税工作的各种行为进行有力监督。税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完成,国家会计监督要依法对纳税人进行建账,必须对反映纳税情况的基础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保证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为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建设开创新局面。税务管理过程中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监督实现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措施进行监督。其次需要对政府审计工作进行监督,政府审计监督主要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托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对国家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进行监督管理,促进其健康有序实现会计监督。
其他方面的会计监督的作用也是明显的,例如工商监督和证券监督。工商管理部门的会计监督是个重要工作,我国一直很重视对工商监督工作的实施,会计监督对工商企业的会计核算报表、会计凭证必须要严格把关,才能从根本上完善会计监督工作。会计监督工作既要对外部工作进行监督,又要对内部工作进行监督,只有内外工作都能顺利开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会计监督完整体系建设。[2]注册会计师部门是会计监督工作的专业部门,其拥有很好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影响是很强的,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必须想办法对注册会计师部门自身加强监督,保证其工作的真实性,从而保证国家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具体执行必须要实现三方共建模式,其主要是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企业内部监督,缺少任何一方对会计监督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监督有力才能实现长远发展,才能更好地为会计监督工作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二、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会计监督的主要对象是被监督者,监督的内容主要是其会计信息,因此可以说,会计监督主要是对监督者利用对会计信息的把握对被监督者进行的监督。所以最终的焦点是会计信息,信息的真实性在会计监督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只有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才能有效的保证会计工作的完善,促进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3]首先是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存在不现实的状况,其主要体现在逆向监督。从国家对会计工作监督程序来看,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进行全面准确监督,企业内部在具体实现会计人员监督工作的时候很难实现,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产生会计账务行为的是企业领导,会计人员要实现会计工作监督,必须对公司内部领导监督,从客观上这种监督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企业会计人员是企业领导雇佣的工作人员,如果监督不力就会造成企业领导解雇会计工作人员,因此从企业员工和企业领导之间被雇佣和雇佣的关系来看,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所以从本质上看,企业内部监督主要是企业领导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只能对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很难实现对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总体监督。如此状况会导致企业领导出具虚假会计报表和信息的可能,从而加大国家和相关会计监督机关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难度,会计工作和程序的实施很难正常开展。
社会监督是会计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体现,从会计监督工作来看,社会监督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监督,其可操作性很差。因此会计监督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虽然规定社会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但实际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很多都是假的,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导致社会对会计监督的权利很难实现。上市工作的会计监督难度是如此之大,而对非上市工作的监督就是难上加难了,社会对非上市公司的监督需要付出监督费用,社会力量一般都不愿意对非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因此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社会监督工作都很难实现,社会监督要实现真正意义的监督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国会计监督工作忽视了所有者和债权人的监督,从会计监督体系来看这是一个重大会计监督漏洞。企业利益是企业各类人员关注的焦点,企业利益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企业利益影响最大的是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为了自身利益不受伤害,必须加大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从《会计法》来看并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监督细则,即使规定了在现实中实施起来也较难。企业的经营者控制会计工作,其他人员很难介入。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会计监督工作,会计监督工作才能走上正常轨道。
三、 完善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具体措施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善,首先需要实现会计人员独立化,建立会计监督服务公司,使会计人员和被监督公司脱离人事关系,会计人员才能按照法律法规,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监督。会计人员可以公开、独立、客观的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成本、账目进行规范化的核算。[4]会计人员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工作,企业在这样的会计监督体系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很难造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保证,企业的会计工作就能顺利实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会计工作的独立运行是实现真正意义会计工作监督的基础,没有监督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企业就没有利润。企业的发展需要多方提供资金支持,融资企业的资本要得到保证,实现合理利润所得,必须要有好的会计监督体系来保障。
会计人员的管理是会计监督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只有实现会计人员管理的企业化才能促进会计监督工作的合理化。从企业内部来看只能设置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进行核算和相关监督工作,具体体现是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管理会计的目标是为经营者提供会计监督工作,为会计监督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平台支持。其主要目的是摆脱会计人员所受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约束,会计人员摆脱束缚之后才能正常行使其权利,真正实现会计监督工作,会计人员的角色才能实现回归,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经济支持。会计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有一个真实的了解之后,可以对企业的经济运行作一个准确的判断,合理的预测,从而帮助企业消除发展中的障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管理会计的职能充分体现之后,管理会计的作用才能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会计工作独立以后,被服务工作可以通过支付一定会计工作服务费来提升会计工作质量。被服务公司可以和会计服务工作签定合同,按照合同约定,被服务公司向会计公司提供服务费。从而促进会计服务工作的完善,为企业提供一流会计监督工作,促进会计服务公司优胜劣汰。[5]会计服务公司也要按照合同的相关约定向被服务工作提供会计核算报表,会计服务工作之间要实现公平竞争,合理、充分、高效的把握好会计工作的资源问题,为服务公司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会计信息,从而促进服务公司会计工作的完善,为公司合理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决策。会计工作人员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必须按照会计规定的相关要求,完成各相关利益方委托的工作。因此会计工作的监督体系只有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要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对会计服务工作进行科学管理,促进其完成会计监督工作,国家要对会计服务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我国会计监督工作只有实现一系列的改革才能完成其监督管理工作,会计监督必须要消除一些不现实的监督链。主要是消除无利益关系的监督和受托人对委托人的监督,此两项监督从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是不现实的。
会计监督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对经济形势进行把握,重点分析,科学预测。因此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是国家、社会、企业必须要完成的一项系统工作。只有实现三方共建,才能让我国会计监督工作走上一条好的通道。企业的经济工作才能正常开展,企业的经济工作对企业的科学决策、风险预测、产业转移都会起到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准确性,只有把握会计信息的正确性才能带动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企业的效益才能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 许天兵.我国会计监督体系建设[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27-38.
[2] 赵盟.会计监督工作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6-41.
[3] 朱元寸.会计委托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67-77.
[4] 牛明.会计信息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39-47.
[5] 马建国.会计工作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