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算报账会计是事业单位财务的特点,其内部会计控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如何通过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达到防止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财经纪律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不同类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核算的重点和要求不同,其内部会计控制重点、目标、内容和方法也有所差异。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体是财政预算资金,据此,可以把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分成三类:一是财政预算安排;二是单位的对外创收;三是单位股权投资形成的股权收益。其中,后两类也必须纳入单位部门预算,即全部定性为财政资金。目前,如何加强对这两类资金的收支管理与内部控制已成必然。
1目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1.1制度建设
200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实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内部控制做出相应规定,2001年6月财政部颁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内部会计规范———货币资金》,2003年2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上述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政府文件、规章的适用范围包括事业单位在内。但侧重点放在企业,却没有关于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度,而事业单位控制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少。
1.2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事业单位的机制不像企业那么灵活,会计人员系统学习过专业技术的比较少。很大一部分人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许多人对内控有片面的理解,认为所谓会计监督不过就是“照章办事”,就是“挑毛病”、“找别人的错”,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所以执行比较滞后。
当前事业单位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的一些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办法等,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它只能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并不能解决单位资金安全性。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没有什么复杂的业务,只需要用老实可靠的人,一切都万事大吉了。同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没有与业绩考核挂钩,缺乏一定的约束力。业绩考核作为一只诱导单位行为的手段在单位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事业单位忽视了这一点,往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没有与考核挂钩,形成了一种注重考核,不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的做法。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有一定随意性,部门预算在实际执行中约束力度不够。其主要原因是事业单位强调上下级行政关系,忽略不核算经济效益用经验代替内部控制制度。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分析
机制是一个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以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要发挥现实作用,必须形成机制,使一个单位内控制度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目标。内部控制机制的主体是内部控制结构,有了合理的结构就能有比较理想的机制。其内部控制结构包括:控制项目及环境、财务会计系统、控制流程。其中控制项目指内控制度的基本单位。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内部会计控制必然要受到组织结构、职工的诚实等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控制环境不能无限扩大,应该控制在单位可控范围之内,否则内控制度就很难操作。第二,事业单位内控环境受其上级部门影响比较大。
财务会计系统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业务活动方法程序。财务会计系统有很强的内控作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事前控制作用差,所以不能简单的由财务会计制度替代内控制度。控制流程指管理者单位制定的方针政策、程序,用以保证达到内控目的,事业单位内控流程通常较少考虑成本效率制约而把严密性、政策性放在首位。以上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内控结构,为合理建立内控机制奠定了基础。每个单位只有健全、合理、严禁的内控机制才能堵塞漏洞,提高管理,增加效益。
3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方式方法
内部控制包括会计控制、管理控制、业务控制和法规执行控制。会计控制作为首要控制方式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度。为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所以各单位必须采取多层次、多方位的会计控制方法,来达到内部控制目标。
3.1内部会计制度控制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监督和控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会计系统采取了一系列特定程序,从而成为强有力的内控手段。
制度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人都不得拥有超越会计制度的权利。内部会计制度应当涵盖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财务处理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相容机构和岗位之间全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3.2授权批准制
单位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责,经办人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3预算制
部门预算现在已经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制度,而且带有极大强制性和约束性。部门预算是事业单位特有的核心内控手段之一。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既与国家财政预算相联系,又对单位全年财务收支有硬性约束。
事业单位资金定性为财政性,也就是说,事业单位收支的依据是经过批准的预算,预算规定了单位支出方向和支出规模水平,所以预算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手段。部门预算必须形成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上报、批准、执行、分析、考核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
3.4集体决策制
把集体决策明确作为内部控制的手段。重要事项决策是上级或法律赋予单位领导人的权利,即单位领导人的职务行为。内控制度要求,每一种权利都要接受纵向制约(如:单位内部上下级之间),同时也要受到横向制约(如: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集体决策是横向制约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每件事都必须集体决策,可以按照重要性原则规定一个起点,对于金额起点以下的经济决策事项实行,其他事项可以用其他方法控制。
3.5加强内部审计
人们在改进审计方法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会计控制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事业单位领导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独立与财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单位定期进行各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合规。内部审计人员提高政治素质、审计业务素质、审计法规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单位各项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利用机制、系统的观点来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和实践。看来,如何设计出一套符合事业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