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审计局在贯彻落实 科学 发展 观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干部职工“诚实守信”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展“和谐环境诚信年”活动,提出了打造诚信审计机关、诚信审计组、诚信审计干部的工作目标,促进了审计干部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了审计形象和地位。活动的成功开展,更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便是在市场 经济 高度发达的今天,依然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务必在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一、何为诚信?
诚信是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诚”、“信”作为立身之本、治国之道。孔子提出“民无信不立”,荀子把是否有“信”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标准,宋代 理学 大师程颐认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说它全新,是因为在不同的 历史 时期,诚信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特别是近 现代 以来,诚信作为一种规范,一种品质,被赋予了制度的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也就是说,市场经济离不开诚信这一基础,而诚信则成为信用制度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柱。一位大型 企业 的ceo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诚信”是“1”,其它是“0”,如果没有了“1”,一切都是“0”。
说“诚”道“信”,一言以蔽之:“诚”即诚实,“信”即守信,诚信即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既是品格,也是素质和能力;既是社会活动中的交友之道,也是市场经济中的“无形资本”;既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也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既是一个人道德修养内在的、必备的品质和情操,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统一。
二、在全社会倡导建立诚信社会的重大意义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诚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论述和谐社会的特征时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离的。其中诚信是实现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没有诚信,社会规则就会出现混乱,人们的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公平、公正就难以实现,安定和谐也会成为空话。因此,诚信既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社会无诚信不稳。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地开展诚实守信 教育 ,是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是传承中华民族诚信美德、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塑造审计新形象,进一步提升和扩大审计在全社会的良好影响的需要。
三、诚实守信是审计干部必须具备的最基本品质
审计机关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肩负着维护经济秩序、规范财经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的审计干部队伍必须是一支 政治 坚定、作风顽强、爱岗敬业、高效廉洁、秉公执法的队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完成肩负的使命。
一名合格的审计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较高的审计、 会计 业务水平和必要的经济、 法律 、工程、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以及诚实守信的道德操守。诚信的表现形式是:内诚于心,外化于人,言必信,行必果。体现在审计工作者身上,我认为最根本的是恪尽职守、遵章守纪、勤于服务。
第一,恪尽职守。“职守”即工作岗位、工作职责。“恪尽职守”,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都应怀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并进而培养起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敬重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敬业”精神。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当成“天职”,其具体表现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等职业道德,其中糅合了一种具有道德意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当今社会得以发扬光大,使敬业精神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做人之道,它也是成就个人事业的重要条件。
对于一个 企业 来说,没有敬业的员工就无法给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就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同理,对于我们审计机关来讲,没有一支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审计干部队伍,就不可能有好的审计成果。因为当你将工作看作是一种可以随意应付的、可有可无的差事时,你的责任心就会消损,你的使命感就会缺失。而当我们将恪尽职守、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不敬业”成为一种习惯时,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恪尽职守,视工作为责任、为使命的精神,我们的审计干部才能在繁重的工作中找到自身价值实现的乐趣,在抱怨,甚至责备中一步步走向成熟,在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一步步将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与单位的得失进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惟其如此,无论是我们的审计人员遇到何种困难和挑战,都能不畏挑战,战胜困难。
第二,遵章守纪。市场 经济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法治经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只有顺应这种变化,用制度和纪律去规范和制约企业和人们的行为,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经济公平 发展 的需求,满足不同市场竞争主体共同发展的需求。如前所述,诚信这一道德规范,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被赋予了制度的特征。而“制度”又外在化为各种“规章”和“纪律”。特别是作为政府综合监督执法部门的审计机关,“规章”、“纪律”就更成为人们行动必须时刻遵循的道德规范、制度要求。
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检查被审计对象执行财经法规情况,工作性质是律人的。审计工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审计职权中很大一部分在一线审计干部手里。刘少奇曾经说过,共产党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慎独”,“独”即“人所不知而己独知”,“慎独”是指人们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我们的审计干部经常要深入各审计现场,独自处理审计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如何,就成为制约审计结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假如说,某一个审计项目没有查深查透,没有发挥出审计工作应有的监督与服务作用,就审计内部来说,其原因不是审计干部业务能力差、工作水平低,则是审计干部中有人在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方面出了问题。我们在审计工作中,时常 教育 和提醒我们的审计干部,要时刻养成和保持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秉公执法的各项纪律和规定,否则,当我们的审计工作游离于制度和纪律之上,有失公允、有失诚信,不是以制度和纪律去取信于人,而是用制度和原则作交易去取悦于人,或者摆不正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对问题的处理失之于宽,那我们的工作必将最终失信于社会、失信于政府、失信于被审计对象,那我们的工作就会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所作为、毫无地位”的境地。
我们在谈论诚实守信时,强调遵章守纪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只有当我们将遵章守纪不仅看作是一种制度要求,而且将其看作是一种道德规范时,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强自觉遵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立局之本。
第三,勤于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个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工作,说到底就是服好务。我理解,说到服务,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勤于服务,另一个是善于服务。善于服务属于能力和技巧方面的问题,而勤于服务则属于道德、品质层面的问题。
勤于服务,对外要求我们的审计工作者,要牢固树立起“服务至上”的意识,立足于监督,着眼于服务,要克服权力意识,增强服务意识。一方面,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查实、查深、查透各种违纪违规问题。另一方面,要在查找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服务上做文章,在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促进财务规范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服务领导宏观决策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赢得被审计对象、社会、政府的信赖和倚重,才有可能因为我们的工作而不断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前任审计长、现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在谈到服务时,打过一个十分形象、贴切的比喻,他说审计监督好比医生看病,“监督”就是检查有没有病,“服务”就是帮助病人治病和康复,高明的医生不是检查出病人的病就万事大吉,关键在于如何治好病人的病。
勤于服务,对内要求我们审计机关内部要团结得像一个人,各科室之间、同事之间没有也不应有本质的利害冲突,一线科室之间、一、二线科室之间都应相互配合,主动为对方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便利的条件。同志之间相处,一定要有山容石、海容水的胸怀,只要你诚信待人,人们必将诚信待你,你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付出多少,你就将得到多少。否则,大家相互拆台、相互制肘,于事业无补,于个人的成长无补。